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警惕新生兒呼吸道疾病

新生兒出生後, 若因肺部發育不成熟, 而不能做有效的呼吸交換動作, 引起呼吸困難與急促, 稱之為“呼吸窘迫症候群”。 通常好發於早產兒, 臨床症狀發生於出生後四到六小時, 即發現呼吸急促、呼吸次數每分鐘大於六十次, 且呼吸困難合併吐氣呻吟聲, 胸廓凹陷等。 主要引起的原因為肺泡張力素不足, 可以用人工合成的或由動物肺臟淬取的肺泡張力素, 直接送入嬰兒的肺臟中, 使肺泡足以張開而達到正常肺泡的功能。 呼吸窘迫症引起的併發症有肺出血、氣胸、肺氣漏以及慢性肺部疾病等。 出生體重越輕或懷孕周數越小者,

產生呼吸道疾病併發症的機率越高。

根據統計, 出生體重低於一千五百公克的早產兒, 罹患呼吸窘迫症的機率為60%, 產生氣胸的機率為4.5%, 而有慢性肺病變發生率為15%, 所謂“慢性肺病變”是指自受孕後算起滿36周的早產兒仍在使用各種氧氣治療的早產兒, 甚至這些早產兒必須攜帶氧氣及藥物回家, 由於依賴氧氣及呼吸不平穩, 這些較嚴重的早產兒, 體重不易生長, 發育也會較遲緩。 如果併發其他疾病, 如先天性心臟病、腦室內出血等, 會更加造成慢性肺病變的早產兒不易成長, 且常會反覆呼吸道感染, 甚至罹患支氣管炎、肺炎、肺部擴張不全症而導致一再住院治療。 根據日本的統計, 小於一千公克的早產兒存活者,

在出院後的前兩年內, 有三分之一會再住院, 而再住院的絕大多數是因為肺炎。

早產兒由於罹患呼吸窘迫症而需使用各種氧氣治療, 如氧氣罩、鼻子正壓呼吸器或甚至氣管內插管與人工呼吸器, 懷孕的周數越小(低於28周)或體重過輕者, 得到呼吸窘迫症的嚴重度越高。 這些罹患嚴重呼吸窘迫症的早產兒必須連續使用氧氣治療超過28天, 稱之為“慢性肺部疾病”, 然在嚴重的慢性肺部疾病早產兒中, 仍有七成左右會伴隨神經病變, 如腦性麻痹、小腦症、行為偏差等。 早產兒出院回家後, 如需要使用氧氣或藥物者, 在兩歲以內常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 且由於細支氣管的不成熟與過去的疾病傷害, 可能每次感染都易導致肺炎或細支氣管炎,

進而反覆住院, 父母常會因此疲於奔命, 且有無助感, 不知該如何避免下次再度感染。

如果家中有曾經罹患呼吸窘迫症的早產兒, 或有慢性肺部病變的幼兒, 家居生活必須有所調適。 如不讓孩子吸到二手煙, 不養寵物(如貓、狗、天竺鼠等), 不燒煤油燈, 避免油漆及罹患感冒的人接觸到小孩, 家中不放室內植物, 維持家裡的濕度在50%以下。 這些周圍環境的刺激物減少, 可以使早產兒的肺部避免二度傷害, 當然最好不要帶孩子前往空氣不好、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 因為這些小孩體質很弱且抵抗力較差, 會比常人更容易受感染, 一旦被感染, 因肺部組織異常、排痰不易, 容易轉為肺炎或支氣管肺炎。

反覆性的感染, 不但會延遲肺部的復原與成長, 更可能造成永久的傷害。 所以避免肺部的刺激與感染, 實為照顧慢性肺部病變小孩的首要原則。

這些早產兒的父母, 應學習一些特殊技巧, 比如幫助排痰及姿勢引流、叩背, 如何分段餵奶, 氧氣的正確使用、藥物的服用, 甚至觀察小孩的呼吸型態。 在過去的經驗中, 曾有一位早產兒父母買了聽診器, 學習如何聽肺部的雜音, 同時, 判斷何時要使用蒸氣噴露治療, 用心之程度, 令人動容。

建議每一位早產兒都能有一位固定的醫師做長期且密切的追蹤, 對於他們生長發育與營養攝取提供諮詢, 醫師必須對早產兒疾病與併發症有通盤的瞭解, 同時在每一階段的治療也能做適當的決定,

這樣才能幫助這些早產兒度過最艱難的前兩年。 花蓮由於靠海, 濕度高且地形狹長, 一般兒童罹患氣喘或呼吸道疾病的機率相當高, 更何況早產兒的肺部組織異常且成熟度不足, 更易引起病變。 需多居住偏遠地區的早產兒, 父母帶孩子回診的意願低, 於是, 在沒有充分的醫療諮詢及治療下, 這些早產兒的呼吸道疾病與其他併發症更沒有機會接受完整的評估與治療, 這些問題可能被人忽視, 令人擔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