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療是近年以來, 一直困擾人類的問題之一。 由於醫學影像學、癌的局部治療、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等的進展, 人們對肝癌的認識、研究、診斷、治療等均有很大的進步, 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 提供了不少有臨床潛在意義的途徑。
近年來, 在新理論、新技術與新概念的基礎上, 肝癌外科又有了不少進步。 在過去單一的大肝癌切除基礎上又出現了能明顯提高療效的小肝癌切除, 能明顯延長切除後生存期對亞臨床期復發的再切除, 以及給部分不能切除大肝癌提供生路的“不能切除肝癌的縮小後切除”。
目前臨床常用干擾素(IFN)、白介素2(IL-2)、淋巴因數啟動殺傷細胞(LAK)、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等, 但所用各種生物治療劑的療效仍有待更多的實踐, 研究臨床療效不確切的問題。 中醫藥由於臨床上大多數病人不能切除肝癌, 故保守治療仍為多數病人的主要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肝癌的主要機制有:
(1)提高免疫功能。
(2)改善微循環。 如中藥作為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通常主張辨證論治。 肝癌應選擇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對於具體病人應採用個體化方案。 病人確診後, 首先判斷能否手術治療, 對於身體狀況較好、肝硬化不重、腫瘤不大的病人, 首先選擇手術切除。 如不能手術切除, 病灶較局限, 可以選擇手術經血管的治療和經手術的局部治療。 病灶較廣泛, 可以選擇介入治療。 超聲導引經皮穿刺局部治療適於病灶較小、易穿刺、病人身體狀況較差、不能耐受手術以及復發的病人。
前者如肝動脈結紮(HAL)、肝動脈插管(HAI)、門靜脈插管及其合併應用。 對不能切除的肝癌而言, 如肝硬化不太嚴重, HAL+HAI為可取的治療。 通過肝動脈插管,
1953年的Seldinger創用經皮股動脈穿刺作動脈造影, 現在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已超過放射治療, 成為非手術療法中的首選方法, 適於不能切除肝癌的治療。 由於肝癌血供多來自肝動脈, 因此, 栓塞肝動脈即可導致癌的大部分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