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存在很多誤區
有很多人根本沒必要去補腎, 疲勞、年齡都不是界定補腎的標準。 本來不需要補腎的人吃了補腎藥, 不但營養物質不能被補上, 還給臟器平添了排毒的負擔。 還有人認為“人到中年脾胃不好也要補腎”, 這是欠妥的。 “是藥三分毒”, 補腎的藥對脾胃不好的人傷害更大, 硬要補, 身體不但吸收不了, 反而有副作用。
不分“陰虛”還是“陽虛”盲目補腎的做法是錯誤的。 腎虛分“腎陰虛”和“腎陽虛”, “陰虛”表現為營養不足, 功能亢進, 因為“虛火”造成了人體內物質的過分消耗而導致陰氣不足, 也就是“陽氣”的偏亢。
“腎虛”多是心理壓力大造成的
中醫的腎概念主要是從功能的角度來說的, 涵蓋了人體的生殖、泌尿、神經、骨骼等各個組織、器官, 起調節人體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元氣”、“原動力”的作用。 而中醫的腎從西醫的角度來看是難以理解的, 西醫的腎概念只是從解剖學角度出發的腎。 張所長進一步解釋說, “虛”主要是功能低下、營養缺乏的結果。 腎虛會表現出與腎相關的機能減退。 比如腦子慢、不長個兒、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貧血、憋不住尿、腰腿發軟等。 這些也都是中年人常見的情況, 但並不能一概而論, 說凡出現上述症狀就肯定是腎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