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服務業四條黃金法則

企業說了算的年代

把時光拉回工業生產極盛的時代, 企業是遵循標準的「產品導向」思維, 認為只要推出好的商品, 消費者就一定會買單。 甚至認為消費者根本沒有能力辨別什麼是好的商品, 因此需要內行的專家 ( 也就是企業 ) 來決定大眾需要什麼。

所以我們並不難理解, 在那個年代, 福特汽車的創辦人亨利福特 (Henry Ford) 為什麼會發表如下的經典名句:「所有顧客可以選擇他想要的任何一種顏色, 只要它是黑色的。 」( Any customer can have a car painted any color that he wants so long as it is black. ) 。

然而, 這樣的觀念並未幫助福特汽車太久, 就在創辦人 Henry Ford 說完這句話十年之後, 紅極一時的 Model T 車款便宣告停產,

改推出功能更好、強調舒適, 而且款式與顏色更多的產品, 以迎合美國當時正在提升當中的消費者意識。

「行銷近視症」與「服務近視症」

知名學者 Levitt 在 1960 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中提出一個名詞來形容像 Ford 曾經犯過的管理盲點:「行銷近視症 ( Marketing Myopia ) 」。 罹患行銷近視症的企業很容易表現出「自我感覺良好」的症狀, 像是「制定銷售策略時只考慮企業自己的偏好, 不管市場的潛在條件」或是認為「本公司產品比其他人更優秀, 消費者當然要買單, 不然就是沒眼光」。

Levitt 提出的行銷近視症經常被視為一個行銷走向現代化的轉捩點, 從企業興衰史中不難觀察到, 能夠在競爭者眾的市場中經久不衰同時還擁有良好績效, 絕不會是一意孤行、與消費者作對的那家。

事實上, 比起市場飽和的阻礙, 企業之所以成長停滯, 經營者的行銷近視症應負起更大責任;福特汽車和美國的國營鐵路都是過往經典案例。

被服務經濟所主導的今日, 挑戰更是有增無減, 因為產品不再是唯一的決定性角色, 從購物前的口碑歷史、服務過程的人際互動、到購買後顧客經驗的維繫, 全部是現代化的服務業者必須關心的事項。

過去, 只注重銷售產品而不注重市場趨勢, 叫做「行銷近視症」;同理, 只關心交易而不關心使用者體驗, 我們也可以給這類案例取一個名稱:「服務近視症」。

那要如何避免服務近視症呢?以下四條法則千萬要記住:

法則一:瞭解顧客對你的期待究竟是…

人氣咖啡館的崛起並非僥倖,

憑著趣味、美味兼具的拉花咖啡, 在顧客們口耳相傳之下造就了店家的生意興隆。 而這次抱怨的客人在文章中自述, 去年春天曾經和朋友在咖啡館度過一個愉快的下午, 因此再度光臨;卻不知道中午用餐時段, 點餐之後要等到規定的時間, 店家才會統一開始製作所有客人的餐點。

由於到上菜為止差不多需要 1 個小時, 客人失望離開之後, 到咖啡館的 Facebook 粉絲團留下「人氣增加, 服務品質也打了折扣」的留言, 並說明不願再次光臨的意願。 後來又增加一些建議, 像是服務生可以主動詢問客人等候意願、提早準備餐點以及增加服務生人數等意見。

老闆慷慨地回應了許多真性情的文字, 要該留言的客人考慮服務生幫客人帶位元需要的時間 、 已就座客人思考點菜的時間 、 人潮眾多的時段,

等待是在所難免。 老闆也提出單是增加人力並不能解決現況, 而統一製作餐點考量, 從老闆的回應來看, 則是為了方便一次處理所有同類型的餐點。

真性情的老闆本來貌似平常的抱怨, 卻因為疑似諷刺客人恐怕無法理解「內行」的運作、在文末建議客人應該多讀讀偉人傳記, 學習做人的道理等等, 激怒本已發洩完畢的客人, 引發兩造在粉絲團互相質問。 (後續留言串已被粉絲團刪除)

客人既然不是從業人士, 當然不會知道經營上碰到什麼限制, 所提供的意見也不儘然都合理或可以被執行, 但是老闆恐怕也過於心急, 才在字裡行間弄錯了焦點。

其實重點不是客人等很久所以心生不悅, 也不該是看到這位客人臉色不好, 所以猜測客人應該是對座位安排不滿意導致網路留言報復…

老闆要能夠看到的, 「應該是、而且必須是」客人對本店的深厚期待是什麼 ─ 「與友人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下午」。

不幸地, 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 搞砸了。 老闆更是意志堅定地表示的不願迎合「鄉民的期待」貼出道歉文。 其實也沒有人非要老闆道歉不可, 重點從來就不在那份沒送上餐桌的咖啡與沙拉。

法則二:動人服務不能只有專業

實務上, 解決等待、生產或者預約問題, 專業工具其實不少, 等候理論 ( Queueing Theory ) 、產能/排程規劃方法都在真實的服務業有著廣泛應用, 例如航空業的收益管理、醫院的預約與現場排隊系統、中央廚房的物流規劃等等。

需要妥善規劃整體的服務流程,可以借鏡服務設計 ( Service Design ) 、服務藍圖 ( Service Blueprint ) 。如果想瞭解顧客心理、做好定位,透過聯合分析 ( Conjoint Analysis ) 、 知覺圖 ( Perceptual Map ) 、 人物志 / 人物塑模 ( Persona ) 都是流行且有效的方法。

當然,拉好一杯圖案出色而美味的咖啡,更需要長年苦練與獨特創意。

服務的確需要專業,但是沒有準備好為他人服務的心態,這些仍是產品與工具,無法成為動人的服務。

法則三:顧客抱怨是表現內行的好時機

人氣咖啡館反駁,不打算再次來店消費的客人卻留言建議批評,是一種踢館的行為,而且會造成其他沒來過的網友誤解,因此本店不得不做出回應。不如反問,誰才有資格來粉絲團留言抱怨?

既然是公開的網路社群,那當然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只想利用社群宣傳,卻不容許社群有意見,那就好比最近希臘財長 Yannis Stournaras 「要錢不要責任」的發言,說希臘還需要100億歐元,但是不願意接受更多經濟緊縮等附帶條件,如此只會適得其反。

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其實在這次爭議當中,也不乏替咖啡館說話的網友意見,只要持續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有關「服務」的口碑自然就會建立起來,這時候辛苦建立的社群就會成為一種保護品牌形象的力量,服務越周到,粉絲的背書影響力就越大。

假如店家僅僅提供好的產品,那麼顧客自然就只是買單產品,不會替服務背書。

說到底,妥善地應對每位客人、照顧好潛在顧客的期待與失落,不正是服務業展現「內行」的最佳時刻嗎?

法則四:別對顧客心聲視而不見

對於網友的批評聲浪,人氣咖啡館的視野聚焦在網友是否過度解釋個別案例,以致於對咖啡館的聲譽不公平,但進一步思考就有不同體會,正是因為對「體驗」的期待是許多訪客、潛在訪客共同的心聲,才需要經營者拿出行家的專業堅持,給予應有的重視。

換個角度想,願意無償提供千百字真實意見的社群有何不好?到外頭請專家調查可是所費不貲呢。擁有一群忠實的擁護者當然是令人欣慰的經營成果,但不容他人置喙以致落得「徹底近視」,也未必是支持者所樂見。

需要妥善規劃整體的服務流程,可以借鏡服務設計 ( Service Design ) 、服務藍圖 ( Service Blueprint ) 。如果想瞭解顧客心理、做好定位,透過聯合分析 ( Conjoint Analysis ) 、 知覺圖 ( Perceptual Map ) 、 人物志 / 人物塑模 ( Persona ) 都是流行且有效的方法。

當然,拉好一杯圖案出色而美味的咖啡,更需要長年苦練與獨特創意。

服務的確需要專業,但是沒有準備好為他人服務的心態,這些仍是產品與工具,無法成為動人的服務。

法則三:顧客抱怨是表現內行的好時機

人氣咖啡館反駁,不打算再次來店消費的客人卻留言建議批評,是一種踢館的行為,而且會造成其他沒來過的網友誤解,因此本店不得不做出回應。不如反問,誰才有資格來粉絲團留言抱怨?

既然是公開的網路社群,那當然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只想利用社群宣傳,卻不容許社群有意見,那就好比最近希臘財長 Yannis Stournaras 「要錢不要責任」的發言,說希臘還需要100億歐元,但是不願意接受更多經濟緊縮等附帶條件,如此只會適得其反。

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其實在這次爭議當中,也不乏替咖啡館說話的網友意見,只要持續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有關「服務」的口碑自然就會建立起來,這時候辛苦建立的社群就會成為一種保護品牌形象的力量,服務越周到,粉絲的背書影響力就越大。

假如店家僅僅提供好的產品,那麼顧客自然就只是買單產品,不會替服務背書。

說到底,妥善地應對每位客人、照顧好潛在顧客的期待與失落,不正是服務業展現「內行」的最佳時刻嗎?

法則四:別對顧客心聲視而不見

對於網友的批評聲浪,人氣咖啡館的視野聚焦在網友是否過度解釋個別案例,以致於對咖啡館的聲譽不公平,但進一步思考就有不同體會,正是因為對「體驗」的期待是許多訪客、潛在訪客共同的心聲,才需要經營者拿出行家的專業堅持,給予應有的重視。

換個角度想,願意無償提供千百字真實意見的社群有何不好?到外頭請專家調查可是所費不貲呢。擁有一群忠實的擁護者當然是令人欣慰的經營成果,但不容他人置喙以致落得「徹底近視」,也未必是支持者所樂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