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魚肉好吃又健康 老中醫提醒4類人不宜多吃

魚作為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家常菜, 有很多人對魚的口感跟營養感到十分滿意, 但其實有不少人是不適合經常吃魚的, 那什麼人不適合多吃魚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下:

吃魚有什麼好處?

1、孕婦吃魚好處多。 醫學研究表明, 如果婦女在孕期每週都吃魚的話, 未來嬰兒患上濕疹的幾率會下降43%。 所以孕婦一定要多吃魚哦。

2、吃魚降血脂效果好。 經常吃魚可降低血脂。 醫學實驗證明, 在相同的血脂水準情況下, 一段時間後吃魚的人較不經常吃魚的人能持續降低血脂水準,

兩者血脂含量相差40%。

3、吃魚易於消化。 魚肉很容易被體內消化和吸收, 魚肉中蛋白質的結構鬆軟、肌肉纖維結構比較短、水分含量較高, 吸收利用率可高達96%。

4、吃魚會使人變聰明。 魚體內含有豐富的DHA, 它們在人體內主要是存在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 DHA不僅能維持人的視網膜的正常功能, 而且有利於人的智力系統的發育。 因此, 多吃魚會使人變得聰明哦。

5、吃魚有助於人體發育。 魚肉中富含蛋白質, 每500克魚中所含蛋白質的含量相當於600克雞蛋或850克豬肉中蛋白質的含量。 而豐富蛋白質是人生命的載體, 具有均衡營養、調節體內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可以有效的幫助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生長發育。 這也是生病或身體有傷口的時候,

我們吃魚的原因之一, 因為魚肉也可以幫助傷口復原及癒合。

6、常吃魚可以降低膽固醇。 魚肉中所含的脂肪大多事不飽和脂肪酸, 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而消化吸收後的脂肪酸在血液中可以與血膽固醇相結合, 把膽固醇從血管中帶走, 從而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 有利於身體健康。

老中醫提醒4類人不能多吃魚

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 魚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 具有防止膽固醇粘附於血管壁的作用, 對於動脈粥樣硬化者十分有益。 但是, 攝入過多EPA會抑制血小板凝集, 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對病情恢復不利。

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

魚類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 過多攝入會加重肝、腎擔負, 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應在醫師的指導下, 定量吃魚, 此外, 肝硬化患者是絕對不能吃魚的, 因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數, 加之血小板偏低, 輕易引起出血, 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 會使病情急劇惡化, 猶如雪上加霜。

痛風患者

魚富含嘌呤, 而痛風則是因為人體內嘌呤代謝異常所致, 因此, 痛風病人急性發作期要禁食一切肉類及含嘌呤高的食物。 緩解期則應定量吃魚肉類食物, 嚴禁一次攝入過多。 此時, 可適量選用含嘌呤較少的魚類, 如青魚、鮭魚、金槍魚、白魚、龍蝦等;少用含嘌呤較多的魚類, 如鯉魚、鱈魚、大比目魚、鱸魚、鰻魚、鱔魚等;禁用含嘌呤高的沙丁魚、鳳尾魚和魚子。

服用某些藥物的人

服用止咳藥者不要吃魚, 尤其是深海魚更不要食用, 以免引起組胺過敏反應, 導致患者出現皮膚潮紅、結膜充血、頭暈、心跳加快、蕁麻疹等不適症狀。 服用含有撲爾敏、苯海拉明等為組胺受體拮抗藥者也不能吃魚, 因為魚富含組氨酸的食物在體內可轉化為組胺, 若上述抗組胺藥與之一起吃則會抑制組胺分解, 造成組胺蓄積, 誘發頭暈、頭痛、心慌等症狀。

以上就是老中醫認為的4種不該多吃、常吃魚的人群, 如果你是這4種類型的人群之一, 那就應該忌忌口, 多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