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問診之問耳

腎開竅於耳, 手足少陽經繞耳際入耳中, 耳又為宗脈之所聚。 故詢問耳的情況, 可以瞭解腎、肝膽、三焦的病變情況.臨床常見的有耳鳴、重聽和耳聾。

1.耳鳴

患者自覺耳內有鳴叫聲, 或如潮水之聲, 或如蟬鳴之聲, 或如雷鳴之響, 稱為耳鳴。

問耳鳴應詢問其性質、程度、發作緩急與病程長短, 並結合兼症以辨別虛實。 但應當注意有無腫塊阻塞耳道, 從而排除耳道局部疾病, 如耳菌、耳痔、耳挺等。

(1)肝膽火盛耳鳴:若耳鳴突發, 鳴聲如潮, 以手按之更甚, 兼見頭痛面赤, 口苦口幹, 胸脅灼痛等症, 為肝膽火盛。 多因情志抑鬱,

氣機鬱結, 氣火上逆, 或外感溫熱之邪, 致肝膽火熾, 循經上擾耳竅所致。

(2)中氣不足耳鳴:若耳鳴漸作, 兼見面色萎黃, 神疲納少, 便溏等症, 多屬中氣不足。 因脾胃虛弱, 氣血生化之源虧損, 經脈空虛, 不能上奉於耳, 或脾虛陽氣不振, 清氣不升所致。

(3)腎精不足耳鳴:若耳鳴如蟬, 以手按之鳴聲減輕, 兼見頭暈目眩, 腰酸, 形體消瘦等症, 為腎精不足。 多因秉賦不足, 或房勞過度, 或久病傷腎, 精少髓空所致。

2.重聽

重聽是聽聲音不清楚, 往往引起錯覺, 即聽力減退的表現, 如重聽伴有發熱惡風, 自汗, 為風邪外入;如伴有腰膝酸軟, 倦怠嗜臥, 為腎虛下元衰弱, 多見於老年入;如伴有頭暈, 頭目脹痛, 身重肢困, 浮腫肢麻者, 是濕邪阻滯, 清陽不升所致。

3.耳聾

耳聾即指患者聽覺減退, 甚至完全喪失。 可表現為一側或雙側聽覺失聰。

(1)邪在少陽耳聾:若突然耳聾, 兼見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頭暈目眩等症, 為邪在少陽。 因外感風寒, 邪犯少陽, 經氣閉塞所致。

(2)外感風熱耳聾:若突然一側或雙側耳聾, 兼見發熱惡風, 頭痛, 咽痛, 或耳內作癢, 甚則耳中疼痛、出血、流膿等, 為外感風熱。 因風熱上襲, 清竅被擾而成。

(3)肝火上炎耳聾:若突然耳鳴耳聾, 且耳痛, 兼見面紅目赤, 煩躁易怒, 頭痛脅脹, 尿赤便結等症, 為肝火上炎。 因暴怒:傷肝, 氣鬱化火, 火熱循經上幹清道所致。

以上耳聾暴作者, 均屬實證, 較易治。

(4)腎憊精脫耳聾:若耳聾漸作, 逐漸加重, 日久不愈, 兼見頭暈目眩, 腰膝酸軟, 失眠遺精等症, 為腎憊精脫。

多因久病重病, 或年老腎虧, 房勞太過, 以致腎精虧虛, 清竅失聰。

(5)氣血兩虛耳聾:若耳聾漸作, 伴有頭暈目眩, 氣短乏力, 面色淡白或萎黃, 為氣血兩虛, 不能上充幹耳竅所致。

(6)其它耳聾此外, 危重病人, 心氣虛衰, 亦可出現耳聾。 總之, 耳聾漸作者, 多屬虛證, 較難治。

4.耳痛

耳痛是一個自覺症狀, 耳的多種疾病都可導致耳痛。 耳痛有輕重、虛實的不同, 耳痛的原因有外感、內傷之異, 在詢間時, 都應注意。

(1)風熱:耳病初起, 痛勢較輕, 耳內有阻塞感, 聽力減退, :此多為風熱之邪, 侵犯耳竅所致。 邪熱在表, 蒸灼肌膜, 故疼痛。

(2)正虛邪戀:耳病日久, 耳內微痛不適, 或有脹塞感, 或兼有耳鳴、重聽, 無流膿史者, 多為肝腎不足, 或脾氣虛弱, 正不勝邪, 邪留耳竅所致。

病久肝腎不足, 精氣耗損, 或傷脾, 脾氣虛弱, 氣血生化不足, 均致精氣不能上注於耳竅, 耳失滋養, 故耳痛。

(3)脾虛濕停:耳病日久, 耳微痛, 流膿, 耳膜穿孔, 聽力下降, 多為脾氣虛, 兼有濕濁停聚。 脾氣虛, 濕濁停聚, 經氣不通, 耳失聰而疼痛。

(4)肝膽濕熱:耳內深部疼痛較劇, 為跳動祥或鑽動祥疼痛, 兼有發熱, 此為肝膽火熾, 濕熱壅盛釀膿所致。 風熱外邪壅塞, 與肝膽火熱搏結, 灼腐肌膜, 損及絡脈, 醞釀為膿, 疼痛呈跳動樣。

(5)邪犯心包:耳痛劇烈, 耳膿突然增多或減少, 頭痛劇烈, 壯熱, 嘔吐, 甚或神昏譫語, 此為火毒內攻, 邪犯心包所致。

5.耳膿

耳流膿, 問診時, 應注意詢問膿液的多少、稠稀、顏色、味的大小等。

(1)肝膽火熱:新病耳膿黃稠, 多為肝膽火熱上蒸耳竅所致。

若黃而最多, 多屬濕熱薰蒸, 膿中夾血者, 血中有伏熱。

(2)脾腎虧虛:久病膿液清稀而量多, 或牽絲如膠者, 多因脾虛有濕;如膿液清稀而最不多者, 多屬腎虛, 虛火上炎。

(3)正虛邪實:膿液有豆腐渣樣物, 帶有臭味, 多為腎元虧虛, 濕熱邪毒留滯, 蒸灼肌膜, 蝕及骨質, 屬正虛邪實之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