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不分輕重, 都需要及早重視治療。 輕度抑鬱症雖然病情較輕, 但如果治療不及時, 就會逐漸發展為重度抑鬱症, 嚴重危害身體健康, 所以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還是需要早發現早治療的, 那麼抑鬱症都有些什麼表現呢?
抑鬱症有什麼表現
1、持續性情緒低落、憂鬱、心境惡劣。 這是憂鬱症的典型症狀之一。 患者的低落情緒和憂鬱心態是內源性的, 也即發自內心的, 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 兩眉緊閉、雙目凝視, 或面無表情, 或獨自流淚都是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
2、對所有的事情或者幾乎所有的事務明顯感覺興趣不大或者不感興趣,
3、焦慮、激越焦慮也是輕微抑鬱症的表現中常出現的。 抑鬱症病人伴有焦慮症狀者約占70%。 常見的焦慮症狀為坐立不安、心神不寧, 出現莫名其妙的驚恐、多慮和焦躁不安, 是一種病理性的緊張、恐怖狀態, 還可出現易激動、易發怒。 這種焦慮症狀突出的抑鬱症被稱為“激越性抑鬱症”, 多見於更年期抑鬱症病人。
4、自殺觀念。 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 認為或者太痛苦了, 死去是最好的解脫, 也會認為“自己活在世上是多餘的人”, 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 出現自殺觀念以及行為, 提示患者病情較重, 需要嚴密監護患者,
患了抑鬱症應該怎麼治療?
消除對抑鬱症的偏見
國內研究顯示, 有90%的抑鬱症沒能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 非心理科/精神科醫生對抑鬱症的識別率還不到20%, 很多家屬和患者有很強的病恥感, 認為一旦被診斷為抑鬱症, 就被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 因此抗拒到醫院診治, 其實抑鬱症就像情緒感冒, 預後很好;也有患者認為自己的抑鬱症狀不是病, 僅僅是思想觀念的問題, 或者是意志力不夠堅強, 希望通過自己調整來緩解抑鬱症, 其實這些抑鬱症的症狀是自己難以控制的, 就像患了高燒一樣, 並不是僅通過好好休息、多喝水就能治療, 抑鬱症是一種有著神經生物學病因,
消除治療顧慮, 積極治療
很多患者對抗抑鬱劑治療有很多顧慮, 擔心藥物副反應, 由於患者對副作用的理解不全面, 往往會覺得說明書上寫的所有副反應, 甚至包括一些罕見反應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其實很多常見副反應比如胃腸道反應、頭痛等副反應僅是在治療初期會有, 一般服用14天后會慢慢適應, 而且服用某種藥物有一些副反應, 並不代表服用另一種藥物也會有副反應。 有些家屬追求沒有副作用的治療, 甚至輕信廣告, 去做各種名稱大氣、收費昂貴的治療, 實際上都是騙人的, 不要追求所謂的:沒有任何副反應、一吃就見效、保證斷根、甚至前半年免費的各種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要設法睡好覺
只要能睡好覺, 就能預防抑鬱症。 長期失眠可能會導致抑鬱症, 如有失眠的困擾, 要設法解決。
多到戶外活動
適度的戶外運動是對抗抑鬱症最有效和天然的藥物。 從事室內工作的人, 平時每天要有兩小時在室外活動, 雙休日最好安排兩個下午到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