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胃痛, 和西醫不同, 中醫將胃部不適分為胃寒、胃熱。 但其中以胃寒居多, 大約要占90%。 那麼如何區分胃寒胃熱呢?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區分胃寒胃熱的方法, 供大家參考。
如何區分胃寒胃熱?
1、看胃寒與胃熱的病因
胃寒:大多是與飲食習慣有關, 如飲食不節, 嗜食生冷等等。 經常冷熱食物一起吃, 吃飯不按時或者饑飽不均, 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胃寒。
胃熱:多由偏食辛辣厚味, 胃火素旺, 或邪熱犯胃, 或氣鬱化火所致。 表現症狀或口渴喜冷飲, 或口臭, 牙齦腫痛, 衄血, 或便秘溲赤, 舌紅苔黃, 脈滑數。
2、看胃寒與胃熱的症狀
胃寒的症狀
胃寒多由外來寒邪直接侵犯胃腑, 或過食生冷, 寒邪停聚胃腑而發病。 胃寒又分胃寒實證和胃寒虛證。
1、胃寒實證:大多突然起病, 腹部受寒或過量進食生果、冷飲導致, 表現出胃部突然冷痛, 疼痛劇烈, 口淡不渴, 甚至有頭痛, 骨節肌肉酸痛, 舌質淡, 苔白厚。 病情輕的, 用熱水袋外敷, 或喝熱水、生薑水, 或服用加味藿香正氣丸即可。 若病情較重, 則需要用乾薑、高良薑、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溫陽散寒。
2、胃寒虛證:則常常病情較長, 口泛清水或酸水, 四肢不溫, 口淡不渴, 小便清, 大便爛, 腹部稍受涼或飲食稍不注意就會發病, 舌淡, 苔白。 表現為胃痛, 輕則綿綿不已, 重則劇痛, 遇寒加劇, 如果用熱水敷, 則“得溫痛減”。 胃虛寒證應在用健脾胃藥物的基礎上加一些溫陽的藥,
胃熱的症狀
胃熱又分胃實熱證或虛熱證, 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膩的食物而成, 或因心情抑鬱, 鬱而化火等導致胃熱。
1、胃實熱證:大多表現為胃部疼痛或有灼熱感, 伴有口臭或牙齦腫痛, 口舌生瘡, 大便幹結, 心煩失眠, 舌紅苔黃, 脈滑數。 這種情況可以用金銀花、石膏、蘆根、虎杖、丹皮、梔子、大黃等瀉火清熱解毒的藥物, 也可配合牛黃解毒片、三黃片等中成藥應急治療。 煲湯時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輔助治療。
2、胃虛火證:表現為胃部不適, 口幹口苦, 口腔潰瘍, 勞累後或熬夜後加重, 口臭, 大便幹, 口幹不想喝水, 舌淡胖大稍嫩紅, 脈細數等。 虛火時,
胃寒和胃熱如何進行調理
1、補充“好細菌”護腸胃
生活中常補充益生菌不僅能提升有益菌的戰鬥力, 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 增進腸道蠕動, 還能改善細菌所在的腸道環境, 抑制有害菌生長。 其實, 除了優酪乳、乳酪外, 其他一些發酵食物中也含有益生菌, 如泡菜、納豆、腐乳等。
另外, 為了刺激益生菌的增長, 還要多吃含豐富低聚糖的食物, 比如香蕉、大蒜、蜂蜜、洋蔥及蘆筍等, 因為低聚糖是腸道內益生菌的養分。
2、常吃纖維清腸道
研究發現, 人每天攝入20~25克膳食纖維, 能讓腸道更“環保”。 蔬菜、水果中所含“水溶性纖維”較多, 能清掃腸道,
因此, 飲食營養要均衡, 不要吃一大堆單一食物, 而應每種食物都攝入一些。 全穀物、菠菜、花椰菜、蘋果、西蘭花、梨、豆類食品等都應該成為餐桌上的常客。
3、放慢吃飯速度
多項研究發現, 狼吞虎嚥的吃飯方式, 容易導致體內積食, 增加腸胃負擔, 減緩腸道蠕動速度。 而且如果你吃得太快, 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氨基酸等無法得到充分吸收, 會造成營養大量流失。 久而久之, 腸胃就會失衡。 慢慢吃飯, 能夠讓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 不至於停留在腸道中造成堵塞。
建議每頓飯至少吃25分鐘以上, 老年人最好一口飯咀嚼20次以上。 因為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時, 能夠與唾液結合生成唾液澱粉酶, 而這種物質恰恰是促進消化的主要動力。 最好和家人、朋友一起用餐, 放慢速度, 這有助於改變吃飯太快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