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姿勢
走路時要有正確的姿勢, 頭要正, 目要平, 軀幹自然伸直。 這種姿勢有利於氣血運行。 步行時身體重心前移, 呼氣時稍用力, 吸氣時要自然。 步行的速度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以每分鐘走80米左右, 防病健身的效果最明顯。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體弱者要甩開胳膊大步跨, 走得太慢則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只有步子大, 胳膊甩開, 才能促進新陳代謝;肥胖者要走遠點, 長距離疾步走, 步行速度快些, 可使血液內的游離脂肪酸充分燃燒, 從而減輕體重。
有慢性的人的散步方式
失眠者要在晚上緩行半小時,
高血壓患者要腳掌著地, 不要後腳跟先落地, 否則會使大腦不停地振動, 容易引起一過性頭暈。
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後1小時慢步走, 以免誘發心絞痛, 長期堅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謝, 並減輕血管硬化。
輕微認知障礙的人應該反臂背向散步, 把兩手背在後腰命門穴, 緩步倒退50步, 然後再向前行100步, 一倒一前反復走5~10次。
有胃腸病的人可以採用摩腹散步法, 步行時兩手旋轉按摩腹部, 每分鐘走30~60步, 每走一步按摩一周, 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進行, 每次散步時間3~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