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辦酒席可不像城裡人那樣, 找一家酒店或者宴席樓, 交上足夠的銀子, 到時候你呼朋喚友帶著一張嘴去吃去喝就行了。 鄉下人講究, 給兒子娶媳婦、打發姑娘、蓋房上樑、小孩子過生日百歲, 都是要操辦的。 近些年生活條件好了, 連子女考上大學和老子生日都上了排場, 也需要酒席張揚。
在鄉下辦一場婚禮, 主家一般要管上全村人幾頓飯, 這幾頓飯裡有圍桌而坐吃盤子的“正餐”, 也有每人一碗大鍋菜的“工作餐”, 正餐通常是外請的廚師來做, 大鍋菜往往就由本村的師傅來掌勺。
左臨右舍不需招呼,
大師傅一般都是村裡有名的人, 誰家辦紅白喜事都會請他們去幫忙, 所以家裡的這些鍋碗瓢盆也都是有的, 這大廚師傅帶了好幾口鍋過來, 就數這口最大, 裡面是鹵湯和鹵好的大肉塊, 師傅正往盆子裡撈, 準備中午大鍋菜裡用到的肉。
一瓢油下鍋, 蔥薑蒜和辣椒醬烹出的香味順著田野裡溜過來的風開始四處飄散, 中午全村人都不生火做飯, 這是所有人的午餐。
菜都準備好放在籃子裡, 現在是吃蒜苔的季節, 還有包菜、豆腐、木耳、蘑菇等等, 做菜師傅按照先後順序一樣一樣的㧟來往鍋裡倒。
做這碗大鍋菜, 當然少不了這口大鍋裡的鹵湯, 這大概是我們自己在家裡很難做出口味純正大鍋菜的原因吧, 因為我們總是往鍋裡兌開水。
兌過鹵湯就開始翻炒, 師傅掂了兩把大勺子左右開弓, 這一陣子忙乎累的滿頭大汗。
在經歷了半個小時的忙碌之後, 這碗大鍋菜被三個壯漢抬下了灶台, 看大夥兒這吃力程度, 估計連鍋帶菜一百多斤都不止。
三塊磚頭支鍋底, 兩把大勺子盛菜, 主家把焰火在門口一放, 大家聽到響聲就知道開飯了, 陸陸續續從家裡趕過來吃大鍋菜。 這樣的場面在鄉下很是常見, 而且大傢伙都是吃的這個熱鬧勁, 估計在城裡人看來, 不敢吃吧。
一碗菜, 兩個饃,
酒席過後, 當然是收拾殘局。 鄉下人很實在, 幫忙總是善始善終, 幫忙頭兒又吆喝著把家什物歸原主。 結束後, 大家繼續自己的娛樂活動, 等到了晚飯時間, 東家把這些人找回來吃飯。
鄉下辦酒席, 一連幾天, 都在繁忙之中, 不但東家忙, 鄰居也跟著忙, 忙得不可開交!鄉下辦酒席是熱鬧的, 仔細想想, 也是一種特殊的民間藝術活動, 因為它活躍了鄉間文化娛樂氣氛, 比起城裡的以錢當道的酒席來說, 正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