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夏季保健>正文

長夏養生防濕護脾是關鍵

農曆六月, 古稱長夏, 此時至夏末秋初, 自然氣候有一個顯著特點, 即雨水較多, 濕氣偏盛, 因而如同春風、夏暑、秋燥、冬寒一樣, 濕就成為長夏的主氣。 濕氣過盛, 可作為致病邪氣傷人, 而人為濕侵, 又有內外之分。 外濕多由淋雨、涉水或久處濕地, 熱蒸水濕上騰而引起;內濕則是因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冷飲等性寒之物損傷陽氣所導致。 同時, 濕邪還易與暑邪相兼, 以致濕遏熱伏, 交織難分, 這也是人們總是感到悶熱不去, 身體不舒服的主要原因。 另外, 陰雨連綿, 空氣潮濕, 室內一些物品, 特別是衣物等容易返潮,

甚至發生黴變, 引發黴菌感染。

中醫認為, 濕為陰邪, 易傷陽氣。 由於脾喜燥而惡濕, 濕盛則困脾, 因而濕邪為患最易中傷人體脾陽。 此時, 人體往往出現頭重如裹或頭昏而脹, 身重而痛, 四肢倦怠, 胸中鬱悶, 脘腹脹滿, 噁心嘔吐, 食欲不振, 大便溏瀉不爽等脾陽受損的表現。 所以, 預防傷濕, 首當護脾。 只有人體脾陽振奮, 脾的升降運化功能正常, 才能有效地抵禦濕邪的侵襲。 對此, 須注意以下四點。

防外濕 外出時要帶好雨具, 包括雨衣和雨傘等, 以免雨淋。 在外不慎淋雨或涉水後, 要及時將身體擦乾, 更換衣服。 不宜在游泳池或澡堂內長時間浸泡、洗浴, 給濕邪可乘之機。 勞動、休息要儘量避開水濕過盛的地方, 不可久居濕地。 工作、生活環境及其設施要保持乾燥和良好的通風條件。

防內濕 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 尤忌暴飲暴食。 飲食選擇要以清淡芳香為主, 因為清淡易於消化, 而芳香則能醒脾, 刺激食欲。 可用扁豆、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燈心花等健脾利濕之品煮湯或制粥食用。 亦可用鮮藿香、佩蘭各10克, 飛滑石、焦大麥各20克, 甘草3克, 水煎代茶飲。

防黴變 在臥室, 床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床下盡可能少放東西。 由於空調可使濕度下降, 所以對房間和寢具可採取空調乾燥的辦法。 天氣晴朗時, 應及時曬被子, 或者視天氣通風換氣。 在家要仔細做掃除, 除了浴室和廚房黴菌之外, 臥室和客廳也須引起重視。 房間的濕度應保持在50%左右, 對垃圾和灰塵等要及時清理,

儘量使水周圍乾燥少濕。

防濕溫 濕溫是多發于夏秋雨濕季節的疫病。 較常見的即是最易傷脾的消化道傳染病, 所以, 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 不吃腐爛變質和不潔食物, 注意勤洗手和食物的妥善保存, 對各種餐具要定期消毒, 並可適食如大蒜、醋、茶等具有殺菌、抑菌作用的食物加以預防。 另外, 多雨的長夏, 是洪澇災害高發季節, 務必要樹立大災防大疫的觀念, 加強防疫工作, 不使傳染病流行。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