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穴位埋線的現代醫學原理

1.化學刺激效應

當埋線針機械刺激過後, 局部的受損組織細胞釋放出的某些化學因數可造成良性無菌性炎症反應, 使穴位局部組織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 為損傷的修復創造條件。

根據生物電原理和壓電學原理, 在病灶區, 機械能將轉變為熱能, 使小血管擴張, 淋巴迴圈加快, 大大提高了新陳代謝能力, 既加強了局部營養供應, 又通過體液迴圈把“病理產物”運走, 同時, 局部組織蛋白分解, 末梢神經遞質增加, 產生血管神經的活性物質, 降低致痛物質緩激肽和5-羥色胺在血清中的含量。 這種局部的變化,

也會通過神經和經絡的作用在全身產生影響。 根據生物泛控論原理, 通過神經使損傷穴位需要修復或調整的資訊傳到神經中樞, 激發體內特定的生化物質組合, 產生一種特有的泛作用, 並通過體液迴圈在體內廣泛分佈。 由於埋線選取的穴位與患病部位生物學特性相似程度較大, 屬於一個同類集, 所以, 廣泛作用在修復或調整受損穴位時, 患病部位就同時被修復和調整, 從而使疾病得到治療。 由於這種損傷後的後作用持續有效, 使其能不斷地維持機械刺激產生的物理效應。 而且, 埋線時局部組織的損傷修復過程較長, 其積蓄的後作用也較持久, 所以其針刺效應和修復時的泛作用得以維持較長時間, 使患病部位得到更完善的調整和修復。

2.組織療法效應

組織療法就是將一些異種組織埋入穴位, 利用人體對其產生的排斥反應, 對穴位產生生物化學刺激, 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埋線療法是把羊腸線植入穴內, 羊腸線為異種組織蛋白, 埋入穴位後, 有如異種組織移植, 可使人體產生變態反應, 使淋巴細胞致敏, 其細胞又配合體液中的抗體、巨噬細胞等, 反過來破壞、分解、液化羊腸線, 使之變成多肽、氨基酸等, 最後被吞噬吸收, 同時產生多種淋巴因數。 這些抗原刺激物對穴位產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學刺激, 使局部組織產生變態反應和無菌性炎症, 乃至出現全身反應, 從而在對穴位局部產生刺激作用的同時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

激發人體免疫功能, 調節身體有關臟腑器官功能, 使活動趨於平衡, 疾病得到治癒。 有人曾對埋線病員進行免疫球蛋白測定, 發現凡治癒好轉的病人, 免疫球蛋白偏低者升高, 過高者降低, 均調節至正常值左右, 說明埋線療法不僅能提高免疫功能, 而且有良好的雙向調節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