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驗親的狗血鏡頭, 常出現在古裝片中, 用於驗證兩人之間的親子關係:若將有血緣關係的兩人的血滴入清水中, 血液會自然相融;反之則證明兩人之間沒有血緣關係。
1母子血液:不相融
實驗:在一個白碗中裝滿超市買來的蒸餾水, 張女士母子分別刺破手指將血液滴入蒸餾水中, 沒有相互融合的跡象。 靜置5分鐘後, 兩滴血沉底並有半凝固跡象, 但仍然沒有相融。 記者以竹筷攪拌血液, 兩滴血逐漸開始相融。
2非親血液:相融
實驗:與張女士分別將血液滴入蒸餾水中,
靜置5分鐘後, 兩滴血除沉底部分呈半凝固狀態外, 其餘已基本融合在一起。
3水加白礬:
任何血都相融
《甄嬛傳》滴血認親場景中有這樣一幕:溫太醫稱, 但若以白礬溶于水中, 即使兩人無血緣關係其血液也可相融。 果然, 在放入白礬的水中, 太監與皇子的血液融為一體。
實驗:將蒸餾水中融入白礬後, 讓本來血液不能相融的張女士母子將血液滴入蒸餾水中, 兩滴血液很快融合在一起。 記者再將自己的血液滴入蒸餾水中, 三人血液均能相融。
4水加清油:
任何血都不相融
還是《甄嬛傳》中的鏡頭:溫太醫稱, 若水中含有清油,
實驗將清油加入蒸餾水中, 觀察原本可以相融的張女士與記者血液的狀況:血液果然保持了滴入時的圓點狀態, 絲毫沒有相融。 攪拌後, 兩滴血被攪散成無數小血珠, 還是不能相融。
為了再次驗證, 記者在另一碗加了清油的蒸餾水中滴入了自己的兩滴血, 情況依舊。
實驗結果實驗:與張女士母子進行的4組實驗顯示, 有親緣關係的兩人血液不一定能夠相融;即使沒有親緣關係, 兩人血液也可能相融。
白礬和清油確實能影響兩人血液的相融狀態, 加入白礬能讓原本不相融的血液融合, 加入清油後即使是自己的血液也不能相融。
實驗分析1滴血認親只與血型相關
“用滴血驗親來檢測兩人是否為親緣關係準確率極低。 ”市血液中心專家表示, 滴血驗親在古代法醫學著作有過記載, 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 這種方法缺乏科學性。
他說, 滴血驗親只與血型有關。 “血型相同都可以相融。 比如O型血是萬能供血者, 它與任何血型都可以相融, 若其中一名受試者是O型, 則另一名受試者無論什麼血型, 是否有親緣關係都能相融;但若一名受試者是A型, 另一名受試者是B型, 即使兩人有親緣關係也不能相融。 ”
他介紹, 加入白礬後任何血液都能相融, 是因為白礬能破壞血細胞外壁。 而清油密度比水和血液大, 能夠完全包裹住血液, 因此兩滴血之間無法接觸。
2滴血驗親準確率
如果父母血型是“O型+O型”,
如果父母是“A型+A型”, 孩子可能是A或O型, 那麼滴血驗親的準確率為50%。
如果父母是“A型+O型”, 孩子可能“A或O型, 準確率50%。
如果父母是“AB+AB”, 孩子可能是AB、A或B型, 準確率只有33%。
如果父母血型是“A型+B型”, 孩子血型可能是A、B、AB或O型, 那麼滴血認親準確率只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