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疾病, 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骨突、脊柱旁

軟組織及外周關節, 並可伴發關節外表現。 臨床主要表現為腰、背、頸、臀、髖部疼痛以及關節腫痛, 嚴重者可發生脊柱畸形和關節強直, 並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腎等多個器官的損害。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20~30歲是發病的高峰年齡。 疾病的形式多種多樣, 早期往往缺乏特徹性臨床表現, 被誤診為類風濕、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等病者並不鮮見。 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 可造成終身殘疾。 因此, 對該病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以最大限度降低致殘率, 提高生活質盤。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具有家族遺傳性的免疫反應性疾病, 因此有遺傳家族史的人要引起重視, 預防本病的發生。

中醫學認為強直性脊柱炎屬“痹證”的範疇, 由於人體臟腑功能偏頗, 營衛氣血失詞, 肌表、經絡遭受風、寒、濕、熱之邪的侵襲, 使氣血經絡為病邪所阻、局部失於營養, 而引起的以經脈、肌膚、關節, 筋骨的疼痛、麻木、重著、腫脹、屈伸不利, 甚至強直、畸形, 損及臟腑為臨床特徵的一類疾病。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機是由於稟賦不足, 素體虛弱, 肝腎精血不足, 腎督虧虛, 風寒濕之邪乘虛深侵腎督、筋脈失調, 骨質受損。 性質為本虛標實, 腎督虛為本, 風寒濕為標,

寒濕之邪深侵腎督, 督脈受病, 又可累及全身多個臟腑。

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

針刀定點: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關節突關節囊韌帶、橫突間韌帶。

操作規程:針對單節段脊椎後外側軟組織針刀松解。 ①松解棘上韌帶, 從棘突頂點進針刀, 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針刀經皮膚、皮下組織, 甘達棘突骨面, 在骨面縱疏橫剝2~3刀, 對棘上韌帶鈣化或者骨化, 用重力切開, 將針刀刃刺入棘上韌帶, 達棘突頂點, 然後縱疏橫剝2~3刀, 直到刀下有鬆動感為止。 ②松解棘間韌帶, 術者手持針刀, 從棘突間隙進針刀, 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刺入後, 調轉刀口線90°,使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 深度不超過1cm。 對棘間韌帶鈣化或者骨化, 用重力切開, 將針刀刃刺入棘間韌帶1cm,

然後用提插法切割2~3刀, 直到刀下有鬆動感為止。 ③松解關節突關節囊韌帶, 頸椎病變者從棘突頂點向左右旁開1.5cm處進刀, 胸椎病變者從棘突頂點向左右旁開2cm處進刀;腰椎病變者從棘突頂點向左右旁開3cm處進刀。 術者刺手持針刀, 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針刀剌入, 直達兩側關節突關節骨面位置, 用提插刀法切割關節囊韌帶3~4刀。 ④松解橫突間韌帶, 頸椎病變者從棘突頂點向左右旁開2.5cm處進刀, 胸椎病變者從棘突頂點向左右旁開3cm處進刀, 腰椎病變者從棘突頂點向左右旁開4cm處進刀。 術者手持針刀, 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 將針刀刺入, 直達兩側橫突骨面, 再將刀體向外移動, 當有落空感時, 即到達橫突尖, 用提插刀法切割橫突尖的粘連、瘢痕2~3刀。
然後, 調轉刀口線, 分別在橫突的上下緣, 用提插刀法切割3~4刀, 以切斷部分橫突間韌帶。

操作間隔:每兩週一次, 直至疾病痊癒。

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二

針刀定點:駝背駝峰處及上、下2個節段脊柱軟組織的粘連、瘢痕、攣縮和堵塞點。 由第一次針刀己松解的節段向上定3個節段。 第一次針刀己松觥的節段向下定3個節段。

操作規程:針對胸背部病變的針刀松解。 ①松解針刀操作方法詳見單節段脊柱後外側軟組織針刀松解術。 針刀操作方法詳見單節段脊柱後外側軟組織針刀松解術。 ②松解由第一次針刀己松解的節段向上定3個節段。 針刀操作方法詳見單節段脊柱後外側軟組織針刀松解術。

③松解第一次針刀己松解的節段向下定3個節段。 針刀操作方法詳見單節段脊柱後外側軟組織針刀松解術。

操作間隔:每2週一次, 可與“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一”交替進行。

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三

針刀定點:T12~L1棘上韌帶、棘間韌帶;T12~L1左側肋橫突關節囊韌帶;T12~L1右側肋橫突關節埏韌帶;T11~T12、L 1~L2棘上韌帶、棘間韌帶;T12右側的多裂肌、迴旋肌止點;L1~L2橫突間韌帶。

操作規程:松解胸腰結合部的強直。 ①松解T12~L1棘上韌帶、棘間韌帶, 在T12棘突頂點下緣定位、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 針刀體先向頭側傾斜45°, 與胸椎棘突成60°角, 針刀刺入, 達棘突骨面, 縱疏橫剝2~3刀。 然後將針刀體逐漸向腳側傾斜使之與胸椎棘突走行方向一致, 從T12棘突下緣骨面沿T12~L1棘間方向用提插刀法切割棘間韌帶2~3刀。 ②松解T12~L1左側肋橫突關節襲韌帶,在T12~L1棘間中點旁開3cm處定點,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成90°角,刺達橫突骨面,沿橫突骨面向外至橫突尖部,縱疏橫剝2~3刀。②松解T12~L1右側肋橫突關節囊韌帶,針刀松解方法參照T12~L1左側肋橫突關節覺韌帶松解方法。④松解T11~T12、L1~L2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參照T12~L1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松解方法。⑤松解T12右側的多裂肌、迴旋肌止點。在T12棘突頂點向右側旁開0.5cm處進針刀,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到達棘突根部後,從骨面右側貼棘突,向棘突根部鏟剝3~4刀,直到刀下有鬆動感。其他節段多裂肌、迴旋肌止點松解參照此法操作。⑥松解L1~L2橫突間韌帶,在棘突頂點分別旁開4cm處定點,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刺達兩側橫突骨面,然後將刀體向外移動,即到達橫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橫突尖的粘連、瘢痕2~3刀,洞轉針刀體與橫突長軸方向一致,分別在橫突的上下緣,提插刀法切割3~5刀。

操作間隔:每2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四

針刀定點:恥骨聯合的壓痛點、髂脊的壓痛點以及腹直肌肌腹的壓痛點。

操作規程:①松解腹直肌肌腹部。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刺達腹直肌肌腹部,縱疏橫剝3~4刀,對側腹直肌肌腹松解方法與此相同。②松髂脊的壓痛點,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到達髂脊前,調轉刀口線90°,鏟剝3~4刀。③松解恥骨聯合的壓痛點,摸准恥骨聯合位置,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刺人,到達恥骨聯合纖維軟骨表面,縱疏橫剝3~4刀。

操作間隔:每2週一次,結合前三個技術進行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五

針刀定點:髖關節髖股韌帶及髖關節前面關節囊,髖關節髖股韌帶、髖關節外面關節襲,髖關節後側關節囊及骨性強直。

操作規程:①松解髖關節髖股韌帶及髖關節前面關節囊及骨性強直。從髖關節前側關節穿刺點進針刀,刀口線與人體縱軸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刺達髖股韌帶中部,縱疏橫剝2刀。當有落空感時,即到達關節腔,繼續進針刀,找到髖關節間隙,橫行剝離的同時進針刀,深入髖關節間隙,以打開股骨頭與髖臼的骨性聯結。@松解骸關節骸股韌帶、骸關節外面關節教及骨性強直,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到達股骨大轉子尖部,沿股骨頸幹角方向繼續進針刀,找到髖關節外側間隙,橫行剝離的同時進針刀,深入髖關節間隙。以打開股骨頭與髖臼的骨性聯結。③松解髖關節後側關節翍及骨性強直,刀口線與下肢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刺達股骨大轉子尖部後側,緊貼骨面,沿股骨頸幹角方向繼續進針刀,找到髖關節後側間隙,橫行剝離的同時進針刀,深入髖關節間隙,以打開股骨頭與髖臼的骨性聯結。

操作間隔:每2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②松解T12~L1左側肋橫突關節襲韌帶,在T12~L1棘間中點旁開3cm處定點,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成90°角,刺達橫突骨面,沿橫突骨面向外至橫突尖部,縱疏橫剝2~3刀。②松解T12~L1右側肋橫突關節囊韌帶,針刀松解方法參照T12~L1左側肋橫突關節覺韌帶松解方法。④松解T11~T12、L1~L2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參照T12~L1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松解方法。⑤松解T12右側的多裂肌、迴旋肌止點。在T12棘突頂點向右側旁開0.5cm處進針刀,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到達棘突根部後,從骨面右側貼棘突,向棘突根部鏟剝3~4刀,直到刀下有鬆動感。其他節段多裂肌、迴旋肌止點松解參照此法操作。⑥松解L1~L2橫突間韌帶,在棘突頂點分別旁開4cm處定點,使刀口線與脊柱縱軸平行,刺達兩側橫突骨面,然後將刀體向外移動,即到達橫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橫突尖的粘連、瘢痕2~3刀,洞轉針刀體與橫突長軸方向一致,分別在橫突的上下緣,提插刀法切割3~5刀。

操作間隔:每2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四

針刀定點:恥骨聯合的壓痛點、髂脊的壓痛點以及腹直肌肌腹的壓痛點。

操作規程:①松解腹直肌肌腹部。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刺達腹直肌肌腹部,縱疏橫剝3~4刀,對側腹直肌肌腹松解方法與此相同。②松髂脊的壓痛點,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到達髂脊前,調轉刀口線90°,鏟剝3~4刀。③松解恥骨聯合的壓痛點,摸准恥骨聯合位置,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刺人,到達恥骨聯合纖維軟骨表面,縱疏橫剝3~4刀。

操作間隔:每2週一次,結合前三個技術進行治療。

強直性脊柱炎小針刀療法五

針刀定點:髖關節髖股韌帶及髖關節前面關節囊,髖關節髖股韌帶、髖關節外面關節襲,髖關節後側關節囊及骨性強直。

操作規程:①松解髖關節髖股韌帶及髖關節前面關節囊及骨性強直。從髖關節前側關節穿刺點進針刀,刀口線與人體縱軸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針刀刺達髖股韌帶中部,縱疏橫剝2刀。當有落空感時,即到達關節腔,繼續進針刀,找到髖關節間隙,橫行剝離的同時進針刀,深入髖關節間隙,以打開股骨頭與髖臼的骨性聯結。@松解骸關節骸股韌帶、骸關節外面關節教及骨性強直,刀口線與人體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到達股骨大轉子尖部,沿股骨頸幹角方向繼續進針刀,找到髖關節外側間隙,橫行剝離的同時進針刀,深入髖關節間隙。以打開股骨頭與髖臼的骨性聯結。③松解髖關節後側關節翍及骨性強直,刀口線與下肢縱軸方向一致,針刀體與皮膚垂直,刺達股骨大轉子尖部後側,緊貼骨面,沿股骨頸幹角方向繼續進針刀,找到髖關節後側間隙,橫行剝離的同時進針刀,深入髖關節間隙,以打開股骨頭與髖臼的骨性聯結。

操作間隔:每2週一次.直至疾病痊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