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感冒
秋季是流感病毒多發季節, 寶寶身體抵抗力低下, 很容易被流感病菌侵襲。 有些小寶寶, 入秋後就經常感冒發熱、咳嗽氣喘, 而且病情反反復複。 進入秋季, 媽媽還是要從增強寶寶的體質著手, 增加他的抗病能力, 減少發病次數。
入秋後氣溫開始逐漸下降, 媽媽不必急於給寶寶添加衣服。 “春捂秋凍”也就是讓寶寶感受適宜的涼爽刺激, 這有助於鍛煉他的耐寒能力, 季節剛開始轉換時, 氣溫尚不穩定, 暑熱尚未退盡, 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 一旦氣溫回升, 出汗著風,
室內空氣保持清新, 對寶寶的健康很有好處。 在陽光好的日子裡, 把寶寶的被褥曬一曬, 既可以起到消毒去味的作用, 又能讓寶寶用得更舒適。
2秋季腹瀉
秋季是寶寶腹瀉的高發季節, 一般為輪狀病毒引起, 常發生於秋冬季節。 由於嬰幼兒局部免疫力和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成熟, 所有很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生腹瀉。 發病時, 大多數寶寶會出現一些類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比如流鼻涕、發熱等, 其中一些寶寶還伴有嘔吐症狀。 寶寶腹瀉時, 大便像水或蛋花湯一樣, 大多沒有特殊的腥臭味, 每天可達十幾次。
由於秋季腹瀉是輪狀病毒感染,
秋季腹瀉通常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調整飲食, 只要沒有劇烈的嘔吐, 寶寶大多不用禁食。 腹瀉期間寶寶容易出現繼發性乳糖不耐受, 使腹瀉時間延長, 必要時需要暫時更換不含乳糖的嬰兒配方奶粉, 腹瀉好轉後可以再恢復正常的配方奶和母乳餵養。 對劇烈嘔吐的寶寶需要禁食4~6小時後開始逐漸增加餵食。
3氣管炎
秋季氣管炎高發通常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了病毒所致。 秋季天氣複雜多變,
小兒氣管炎時有不同程度的發熱, 水分蒸發較大, 應注意給寶寶多喂水。 飲食以半流質為主, 以增加體內水分, 滿足機體需要。
寶寶咳嗽、咳痰時, 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 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 如果是嬰幼兒, 除拍背外, 還應幫助翻身, 每1-2小時一次, 使寶寶保持半臥位, 有利痰液排出。
4鼻炎
秋風起, 寶寶噴嚏不止, 那是因為秋季較大變化的氣溫導致空氣粉塵風沙增多, 寶寶免疫機制還不完善, 抵抗力偏弱, 容易造成寶寶鼻炎。
塵土、蟎蟲、真菌等過敏源很容易引發寶寶鼻炎, 注意室內常通風, 保持家居衛生清潔。 如家庭裝潢中, 減少使用窗簾、地毯, 不用羽絨枕頭、羽絨被和席夢思床墊。 不要讓寶寶親近貓、狗、烏等寵物, 在花粉播散的季節, 不帶寶寶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 更不能隨便採摘和聞花草。
多飲白開水和果汁, 使鼻分泌物軟化。 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 若分泌量過多, 可以用熱水、蒸汽物化薰鼻。
6過敏性皮炎
秋季空氣中含有的動物皮屑、各種花粉、灰塵量大大增加,
秋季寶寶在室內的時間逐漸增加, 防止塵蟎和黴菌顯得更加重要。 建議媽媽每週需要用70℃以上熱水清洗各種寢具的外套, 控制塵蟎和黴菌的生長。 同時避免使用地毯、填充式傢俱, 給寶寶玩填充式玩具等。
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 清理衛生死角, 尤其是高溫潮濕地點, 比如浴室和地下室。 媽媽可以使用除濕機和空氣篩檢程式, 並定期更換濾網, 可減少黴菌和花粉的暴露機會;冷氣機濾網也需常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