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杵針行杵的高度、角度、輕重、徐疾

在杵針操作中, 正確掌握杵針施術的上下高度、角度、輕重、徐疾對提高杵針治療效果, 防止挫傷皮膚、肢體有著重要意義。 臨床上同一腧穴, 由於杵針施術時的高度、角度、輕重、徐疾的不同, 杵針透達體內的針感亦有差異, 並直接影響到杵針治療的效果。

(一)杵針施術的高度

行杵高度即杵針尖與接觸治療部位體表皮膚之間的距離。 臨床上因杵針器具的製作材料和施術手法、施術部位以及病人體質情況而定。

若杵針工具質地重, 病人體質瘦弱, 施術部位面積較小, 則行杵高度稍低一些;若杵針工具質地較輕,

病人體質肥胖, 施術部位面積較大, 則行杵高度稍高一些。 總之, 以病人在行杵時感到舒適為度。

(二)行杵角度

行杵時的角度, 指的是在行杵時杵針針具與行杵部位皮膚表面形成的夾角, 根據腧穴所在的位置和醫者行杵時要達到的治療目的而定。 一般有直杵、斜杵、旋轉杵三種慣用角度。

1.直杵

杵身與治療部位皮膚表面呈90°角, 垂直行杵。 此法適用於人體的大部分腧穴, 也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行杵方法。

2.斜杵

杵身與治療部位皮膚表面呈30°-45°角傾斜行杵。 此法宜於指掌、趾蹠、耳郭等部位的腧 穴。

3.旋轉杵

杵身與治療部位皮膚表面呈90°角, 旋轉行杵, 即順時針或反時針旋轉。 此法常用於杵針做運轉手法, 對腧穴面積較大的部位進行操作治療,

如八陣穴、河車路等。

(三) 行杵輕重

行杵輕重應根據杵針工具的材料質地、施術部位和病人體質情況而定。 凡杵針工具質地輕, 病人體質肥胖, 施術部位肌肉豐厚的行杵較重;凡杵針工具質地重, 病人體質瘦弱, 施部位肌肉瘦薄的行杵較輕。 行杵輕重的標準是:輕, 受術者有杵針治療感覺, 但不感到刺激偏重而不適。 重, 受術者能耐受行杵時的最大刺激, 但無疼痛不適之感。

(四)行杵徐疾

行杵徐疾應根據病者的體質、施術部位、病情虛實等情況靈活運用。

徐:一呼一吸行杵4次左右, 即1分鐘鐘行杵60-80次。

疾:一呼一吸行杵6次左右, 即1分鐘鐘行杵90-120次。

臨床行杵時的高度、角度、輕重、徐疾, 還應根據病人體質、形體、年齡、施術部位、病情虛實等情況綜合而定。

凡年老、年幼、體弱、久病氣虛者, 宜輕、疾、淺杵;青壯年、體健、正盛邪實、新感氣實者, 宜重、徐、深杵。 凡羸弱之體則輕淺杵之;肥厚之軀可深重行杵。 凡頭、胸、腹部腧穴宜輕杵之;背、 臀部腧穴可重杵之。 凡虛證以輕快行杵;實證以重緩行杵。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