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天氣人體消耗大, 所謂“無病三分虛”, 會有精神疲憊、口苦苔膩、胸腹脹悶等徵象, 所以中醫養生此時強調解熱防暑, 補充體力。 專家介紹, 民間有小暑吃藕習慣, 藕的營養價值很高, 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 植物蛋白質、維生素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 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 適合夏天食用。 粉蒸蓮藕不但口感較好, 而且蒸法有助於更多地保留藕的營養物質, 有安神助眠之功效。
水煮鱔片:補中益氣除風濕。
小暑節氣人們離不開空調, 但是這樣容易誘發風濕, 損傷脾陽之氣, 導致中氣不足,

俗話說, “小暑黃鱔賽人參”, 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 專家介紹, 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 而黃鱔性溫味甘,
不過黃鱔雖好, 也非人人皆宜。 家裡若是有高血壓、卒中後遺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支氣管擴張、活動性肺結核、感冒發熱、急性支氣管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等急性炎症患者都要敬而遠之。 平時容易“上火”的朋友, 也不宜吃黃鱔, 以免“火上澆油”。
綠豆芽菜:清熱解毒、利尿除濕。
小暑節氣的第三大寶是綠豆芽, 炎炎夏日, 烹製一道綠豆芽菜肴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 同時, 綠豆芽的熱量很低, 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

雖說綠豆芽的食用價值高, 但食用起來也頗有講究。 綠豆皮不要隨便去掉, 要知道, 這層不起眼的綠豆皮具有比綠豆還要強的清熱解毒功效。
小暑前後多食12種消暑佳品:
首先用“三花、三葉、三豆、三果”來總結12種適合在小暑節氣多吃的食品。
“三花”就是金銀花、菊花和百合花, 這裡指的是藥店裡出售的藥材, 適合製成涼茶泡飲, 是消暑佳品。

“三葉”是指荷葉、淡竹葉和薄荷葉, 它們都可以在藥店裡買到, 適合泡製成消暑茶飲。
“三豆”是指綠豆、赤小豆和黑豆, 中醫稱之為“夏季滅火器”, 能清熱降火。
“三果”是指西瓜、絲瓜和冬瓜, 有清熱解暑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