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是養生防病的佳品, 唐朝就有米糠煮粥預防腳氣病的記載, 醫聖張仲景治療感冒也用喝粥發汗來助藥力。 所以粥可以用來治療某些疾病, 也可以輔助治療一些疾病。 喝粥簡便實用, 身體虛弱, 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可以通過喝粥來調養身體。

不過粥的選擇, 要因人而異, 還要針對病症、季節、環境來選用, 並不是千篇一律都喝一種粥。 如氣虛的人, 氣短乏力, 動則汗出, 語言低微, 可以喝具有補氣作用的人參粥、黃芪粥, 如食用了具有補陰作用的黃精粥, 不但達不到補氣的作用, 反而有壅滯之弊, 會使人胸悶, 食欲減退。 因為食物也有寒熱溫涼之性, 所以喝粥也要考慮到季節的寒溫不同和地理的差異, 因地因時靈活選用。 如民間流行的春季喝薺菜粥、夏季喝綠豆粥、秋季喝藕粥、冬季喝臘八粥、羊肉粥等, 就是因時而選用的, 又如北方氣溫低, 常以溫補性粥為主,

春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 春與肝相應, 春季喝粥重點應放在養肝上, 在粥內加上一定份量的補品和藥物, 即能達到養生益壽, 滋補健身的功效, 這裡為大家介紹幾種適合春季食用的粥和湯。
1、肝豆粥。
刀豆50克, 綠豆30克, 新鮮豬肝100克, 大米100克, 食鹽, 味精少許。

豆米同煮, 大米煮沸, 小火慢熬。 粥約八成熟時, 將切成片的豬肝摻入粥內同煮, 熟後加入調味品。 此粥適合面色萎黃, 視力模糊, 體弱, 輕度浮腫的人, 身體容易疲倦, 精力不佳的人都可以服用。
2、枸杞粥。
大米100克, 枸杞30克。
大米煮成粥後, 放入枸杞, 略煮後溫食。 有滋補肝腎, 明目的功效。 適用於頭暈, 目澀, 腰膝酸軟的人服用。

3、桑葚粥。
糯米60克, 桑葚30克(新鮮的可用60克), 冰糖適量。
將桑葚洗淨, 與米同煮, 粥熟後放冰糖。 具有補肝養血、明目益智的功效。 適用於頭暈目眩,
4、薺菜肝片湯。
鮮豬肝100克, 薺菜60克, 澱粉5克, 精鹽3克, 料酒, 味精, 胡椒粉各一克, 高湯適量。

豬肝洗淨, 切成薄片, 盛碗內加精鹽, 料酒, 濕澱 粉拌勻, 薺菜洗淨, 切斷, 放入高湯, 下薺菜熬出味, 撈出薺菜, 加精鹽, 胡椒粉, 下肝片汆熟, 加味精, 起鍋盛入湯盆中即可。具有補肝明目,滋陰養血的作用,適用於體虛,食欲不好,貧血,浮腫,月經過多,目赤腫痛之人。

5、木耳田七紅棗湯。
黑木耳50克,田七15克,紅棗10枚,生薑2片。
將黑木耳浸軟,去頭切碎,田七洗淨切碎或打碎,紅棗洗淨拍松去核,上述材料和薑片 放入鍋中,加水1000ml,大火滾後,中火再煮2小時左右,最後加入適當地鹽調味即可。具有滋肝補肺,和胃健脾的作用。適用於體虛貧血,氣短咳嗽,脾胃不和的人。
起鍋盛入湯盆中即可。具有補肝明目,滋陰養血的作用,適用於體虛,食欲不好,貧血,浮腫,月經過多,目赤腫痛之人。
5、木耳田七紅棗湯。
黑木耳50克,田七15克,紅棗10枚,生薑2片。
將黑木耳浸軟,去頭切碎,田七洗淨切碎或打碎,紅棗洗淨拍松去核,上述材料和薑片 放入鍋中,加水1000ml,大火滾後,中火再煮2小時左右,最後加入適當地鹽調味即可。具有滋肝補肺,和胃健脾的作用。適用於體虛貧血,氣短咳嗽,脾胃不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