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偏於清熱解毒, 炙甘草偏於潤肺和中, 此外還可祛痰止咳、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等作用。 中藥中經常用到, 因其有調和俱藥的作用, 味甘而藥性平和, 被稱為“國老”。 甘草的毒副作用較小, 但若長期大量服用, 可引起水腫, 血壓升高及血鉀減少等症狀並有脘腹脹滿, 納呆等消化障礙。 因此, 偶爾泡一泡水喝可以, 不宜長期大量使用。
我們古代中醫對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很深的研究。 中醫表明:甘草具有緩急止痛, 清熱解毒, 補脾益氣, 祛痰止咳, 調和諸藥的功效。 所以甘草可以用於癰腫瘡毒, 倦怠乏力, 脘腹、四肢攣急疼痛,
甘草泡茶功效良好, 其作用機理不斷被擴大。 常覺口幹的人, 可以用炒過的決明子、白菊花和枸杞以1:1方式泡水當茶喝, 可明目提神, 或是麥芽、紅棗、甘草泡水當茶亦可。 養生茶最好當日泡, 當日喝完, 以免中藥材因氧化而無法達到效果。

甘草善補中益氣, 主勞損內傷, 脾氣虛弱, 元陽不足, 肺氣虛衰等, 此時常合參芪等藥, 如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等。 甘草味甘, 能緩急, 可治裡急、急痛、攣急、煩躁等諸般急迫之症, 如芍藥甘草湯、甘草瀉心湯等。 甘草又具清熱解毒之功, 有消癰愈瘡之效, 臨床逢熱毒瘡瘍之症多用之。
甘草功能主治是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 堅筋骨, 長肌肉, 倍氣力, 解毒, 久服輕身延年。 生用瀉火熱, 熟用散表寒, 去咽痛, 除邪熱, 緩正氣, 養陰血, 補脾胃, 潤肺。 甘草是臨床最常應用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