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養生常識:吃得多運動少易生巨大兒?懷孕後不用過於緊張, 只要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 准媽媽還是應該適當運動, 飲食也無需過度進補, 保障營養全面均衡即可。
這樣的保胎法正確嗎?
一位近40歲的婦女, 通過試管嬰兒的技術懷上了雙胞胎, 可是在孕期裡因為吃得多, 運動得少, 24周後被查出高血壓, 最後被迫引產。
光吃不動
這個准媽媽是一位40歲的高齡產婦, 一直想要個孩子, 始終沒有如願。 前不久, 她通過試管嬰兒的技術, 終於懷上了寶寶, 而且還是雙胞胎。 這個消息可樂壞了全家老小。 這位准媽媽馬上就成為男女雙方家庭的中心人物, 家裡的老人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吃的, 就怕她吃不下, 影響到腹中胎兒的生長發育。 孕婦本人也非常珍惜這兩個來之不易的孩子。 懷孕後, 馬上向單位請假在家休息。 她怕萬一走路摔跤胎兒出現意外, 除了吃飯、洗澡,
挺著肚子上夜班
醫生說, 這位孕婦就屬於是過度保胎。 一些市民對保胎存在著很大的認識誤區, 想千方百計把孕婦保護起來, 甚至把她們當病人。 其實, 除了習慣性流產的病人, 如果孕期指標正常的話, 孕婦完全可以按照平時的方式工作生活。 “該幹嘛還是幹嘛。 之前在散步的, 懷孕後可以繼續散步;之前在游泳的, 懷孕後可以繼續游泳。 當然, 劇烈運動應避免, 也不能太過勞累。 ”范主任說, 他們科室裡不少醫生懷孕後,
“孕婦長期待在家裡, 如果老人總是提醒你要注意這要注意那, 孕婦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還容易生巨大兒
目前的普遍現象是, 營養過剩的准媽媽增多, 出生的巨大兒也因此越來越多。 醫院出生的嬰兒中大概有10%屬於體重大於4公斤的巨大兒, 去年最重的一個男嬰出生時有11斤4兩, 相當於一個已經養了三四個月的正常嬰兒。 胎兒體重超標不但增加媽媽和孩子分娩時風險, 而且, 巨大兒的媽媽和孩子往往屬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他們的糖尿病的患病率高於一般人群。 此外, 還曾有科學家作過這樣的對比實驗, 在對1000個孩子的追蹤隨訪中, 發現巨大兒的平均認知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