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 對老人來說是一個較難適應的季節。 很多老年病如老慢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 入冬後都有加重趨勢。 中醫學認為, 日常生活的調攝得當, 包括修心養性、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適應環境等, 都可作為老年人冬季保健養生的準繩。 具體地說, 老年人要順利度過嚴冬, 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飲食有節。 冬季天氣冷, 老人可多吃一些肉類和高熱能食品, 以適當補充熱量, 但也要適可而止, 若過食肥膩, 則痰濕頓生, 對心腦血管疾病有害無益。
再如, 《千金要方》曰:“冬七十二日, 省鹹增苦, 以養腎氣”,

二是起居有常。 入冬後, 晝短夜長, 老人要適應變化,
起居有常還包括定時解大便。 “欲得長生, 腸中常清”。 冬天由於上廁所不方便, 加上活動少, 老人往往不能保持天天大便。 但長時間不解大便, 腸道會吸收糞便中的有害物質, 會促使一些老年性疾病的發展。
三是適當運動。 冬季老人戶外活動少, 但還是要堅持鍛煉。 冬季晨練不能過早, 應在太陽出來後再進行, 活動要掌握“度”, “養生之道, 常欲小勞, 但莫大疲”, 量力而行, 貴在堅持。 老人最適宜的運動是散步, 走路可刺激足部穴位, 從而起到調整內臟功能的作用。
四是調攝情志。 要心境平靜, 也要注意控制情緒, 特別是高血壓的老人,
五是避免外邪。 外邪泛指外界可能引起疾病的因素。 老人正氣相對較虛, 隨著臟腑組織的老化, 其功能日益衰退, 如再感受外邪, 發病後病情就會較重。 如在傳染病流行時, 老人不但感染率高, 而且發生併發症的比例也高。 尤其在冬季, 老年人極易感冒, 且常誘發肺炎等。 所以, 冬天老人不僅要做好禦寒保暖, 還要儘量避免到公共場所, 外出要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