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 功專淡滲利水, 主治水濕內停, 小便不利諸證。 胃苓湯系平胃散與五苓散合用, 具有行氣利水, 祛濕和胃之功, 主要用於水濕內盛的泄瀉、水腫, 小便不利等。 茵陳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陳, 具有利濕清熱退黃作用, 適用於黃疸病, 屬於濕多熱少, 小便不利者。 以下三方均為五苓散加減而成。
五苓散附方:
附方一: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
組成:茵陳蒿末4g、五苓散2g。
用法:上二味和, 先食飲方寸匕6g, 日三服。
功用: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 濕多熱少, 小便不利等證。
附方二:四苓散(《明醫指掌》)
組成:白術、茯苓豬苓、澤瀉——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滲濕利水。
主治:內傷飲食有濕, 小便赤少, 大便溏泄。

附方三:胃苓湯(《丹溪心法》)
組成:五苓散、平胃散——各3g。
用法:上合和, 姜棗湯, 空心服。
功用:祛濕和胃, 行氣利水。
主治:夏秋之間, 脾胃傷冷, 水穀不分, 泄瀉不止。
五苓散的注意事項:
1、入湯劑不宜久煎。
2、濕熱者忌用, 且本方不宜常服。
五苓散有緊膚作用嗎?
五苓散是一種常用中成藥。 由豬苓、茯苓、澤瀉、肉桂、白術共五味中藥組成, 具有化氣利水、健脾祛濕的功效。 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停水飲所致的發熱頭痛, 煩渴飲水, 小便不利等;或水濕停聚所致的水腫, 身重, 小便不暢及心悸、吐涎沫而頭眩等症。 如果體內水濕內盛, 五苓散通治諸濕腹滿, 水飲水腫, 嘔逆泄瀉, 水寒射肺, 或喘或欬, 中暑煩渴, 身熱頭痛, 膀胱積熱, 便秘而渴, 霍亂吐瀉, 痰飲濕瘧, 身痛身重。 五苓散能除去身體裡多餘的水分, 間接能起到緊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