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板穴位

腳板底是人體所有身體器官的反射區。 一般來說, 腳底按摩乃是全身的保健護理, 因此傳統的腳底按摩也都是為了治病, 殊不知減肥也能以腳底按摩來達到目的。 詳解腳掌穴位圖合集 各大穴位位置及其主治疾病。

腳掌穴位合集

1.湧泉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或仰臥, 蹺足的姿勢,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 在足前部凹陷處, 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主治疾病: 
湧泉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 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 、 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 、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2.大敦穴 取穴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 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

除此之外, 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 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緩解焦躁情緒的指壓法等。  
3.太沖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 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 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 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沖穴的主治病症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 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增強性能力的指壓法等內容。

4.太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仰臥或正坐, 平放足底的姿勢,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 當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 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本站有關此穴的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濕疹。  
5.太溪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 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 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 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手腳冰冷、穴道刺激療法治療掉發等。

6.申脈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 申脈穴位於足外側部位, 腳外踝中央下端一釐米凹處。  
主治病症: 
申脈穴的主治病症為: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 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指壓按摩療法治療怯寒症、增進耐性的指壓法等。  
7.丘墟穴尋找方法: 
取穴時,

可採用仰臥的姿勢, 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 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主治症狀: 
丘墟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 主治症狀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 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 詳細內容請參閱相關網頁:使頭腦清晰的指壓法、使自己能承受不幸指壓法等。
8.昆侖穴取穴方法: 
昆侖穴位於腳踝外側, 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 (或足外踝後方, 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 
主治疾病: 
昆侖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使頭腦清晰的指壓法。

9.行間穴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主治病徵:

行間穴的主治病徵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假性近視。

10.裡內庭穴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裡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釐米處。 
主治症狀: 
裡內庭穴的主治症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按摩治療麻疹。
11.下痢穴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下痢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裡2釐米處。 
主治病徵: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下痢非常有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鐘,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複15次。

由於人體特殊構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經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經區塊,就是所謂的反射區。臨床實驗證明,人的雙腳合併正是人體器官組織立體分佈的縮影。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而成為(痛點),每個痛點觸覺反應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顆粒,有些只有腫脹的感覺。當刺激,自然也會加快排除沉積在組織周圍的毒素和廢物,因而達到療效的效果,這就是現在醫學所稱的(第三醫學),利用刺激細胞組織的再生能力,讓器官自我恢復並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療法。腳底按摩也是第三醫學的一種,目前愈來愈受到醫界的重視。

9.行間穴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主治病徵:

行間穴的主治病徵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假性近視。

10.裡內庭穴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裡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釐米處。 
主治症狀: 
裡內庭穴的主治症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按摩治療麻疹。
11.下痢穴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下痢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裡2釐米處。 
主治病徵: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下痢非常有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鐘,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複15次。

由於人體特殊構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經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經區塊,就是所謂的反射區。臨床實驗證明,人的雙腳合併正是人體器官組織立體分佈的縮影。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而成為(痛點),每個痛點觸覺反應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顆粒,有些只有腫脹的感覺。當刺激,自然也會加快排除沉積在組織周圍的毒素和廢物,因而達到療效的效果,這就是現在醫學所稱的(第三醫學),利用刺激細胞組織的再生能力,讓器官自我恢復並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療法。腳底按摩也是第三醫學的一種,目前愈來愈受到醫界的重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