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火了!到底上的是什麼火?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 當人們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幹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時, 即是中醫所說的“上火”。 那麼“火”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肺火:主要表現為乾咳無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肝火:表現為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咽疼、脅肋疼痛、尿黃便秘、甚至吐血。

腎火: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心火: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胃火: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

火可分實火和虛火, 實火指陽熱亢盛實熱證。 以肝膽、胃腸實火為多見。 症見高熱, 頭痛, 目赤, 渴喜冷飲, 煩躁, 腹脹痛, 大便秘結, 小便黃, 舌紅苔黃幹或起芒刺, 脈數實, 甚或吐血、鼻出血等。 治療上宜採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原則和方法。 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 如久病精氣耗損、勞傷過度, 可導致臟腑失調、虛弱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 根據病機不同, 一般將虛火進一步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兩種病狀。 陰虛火旺都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幹、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搏細數。 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

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午前為甚、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 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溫除熱為原則。

分析上火虛實, 針對用藥非常重要。 另外, 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嘗試, 但也需對症。 比如吃蓮子湯去心火, 吃豬肝可去肺火, 喝綠豆粥去胃火, 喝梨水去肝火, 吃豬腰去腎火。

“去火”:選藥有講究

常見上火症狀有“吃不進”、“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種, 因此, 降火選藥也當對症。

“吃不進”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 表現為口幹、舌爛、唇裂、目赤、耳鳴及微咳。 成人可選服牛黃清心丸(片), 小兒可選服珠黃散等。

“受不了”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 表現為時而胃火亢盛,

食不知飽, 時而呃氣上逆, 脘腹脹滿, 不思飲食。 宜選用梔子金花丸、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清胃散, 小兒宜服七珍丹等。

“拉不出”是指下焦(肝、腎、膀胱、大小腸等部位)有火, 表現為大便幹結, 小便短少, 尿色黃赤、渾濁有味, 陰部時癢, 婦女白帶增多, 甚至帶黃。 常用中藥可選三黃片、當歸龍薈丸、梔子金花丸、龍膽瀉肝軟膠囊等。

另外還有“虛火”, 也就是陰虛而熱, 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 腰膝酸軟, 咽幹舌燥, 眩暈耳鳴, 健忘失眠, 或乾咳氣短, 或痰中帶血, 口乾咽燥, 聲音嘶啞, 潮熱易怒, 舌紅少津, 脈細數, 此時, 可對症選服知柏地黃丸等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