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指點不如傾聽

張大爺是退休教師, 雖已不在教師崗位上, 但在生活中還是喜歡處處給人“上課”。 面對家人或晚輩對某些事的討論, 別人說什麼他都先否定, 然後炫耀自己的學識、經歷, 一套一套地說自己的見解, 要求年輕人聽他的建議。 大家覺得其看法未必正確, 礙於情面, 不好直接反駁, 嘴上附和, 但私下對其好為人師的做法極其反感。

《孟子·離婁章句上》裡說:“人之患, 在好為人師。 ”那麼, 這一類人為何不受歡迎呢?首先, 傾訴者更多的希望宣洩情緒而不是要具體建議。 人們在猶豫不決時會急躁和焦慮, 向旁人訴苦和抱怨,

不過他們此舉常常只是希望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情感支持, 此時旁人的理解常比具體建議更有益。 一方只是尋求理解和關注, 而對方偏苦口婆心出主意和教導, 結果不歡而散。

如何讓人更舒服地獲得幫助呢?心理諮詢過程中強調的感同身受、不輕易給出建議的原則是很好的借鑒。 對方只向你訴說困境和感受, 沒有明確求助時, 不必急於給出行動建議, 重在關照對方的情緒。 有時, 真誠的一句“我能理解你現在的感受, 要是我處在這樣的境地可能也無從選擇”可能會讓對方如釋重負, 說一些鼓勵的話語反而也會更有力量。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