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氏太極拳 淺談對陳氏太極拳“松”的理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 我們每天都要背負著沉重的壓力, 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 可以釋放精神壓力, 讓身心保持放鬆。 太極拳的特點是松的體現, 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一下陳氏太極拳吧!

淺談對陳氏太極拳“松”的理解

初學太極拳如何體悟松呢?首先要在師父的知道下, 擁有堅定地信念, 嚴格遵照師父的方法規範, 嚴謹的練習, 待有一定的基礎後, 師父便會教你如何練習。

如摸骨擺位, 包括擺拳架, 試勁, 聽勁, 樁功等, 只有在不斷的磨練中加以體會, 及時溝通表述自己的練習體會。

使自己少走彎路, 師父根據各人的特點加以傳授,

只有這樣功夫才能在不知不覺中上身, 當然師父要有功夫及品德, 徒弟要尊師重道, 兩者合而為一, 那緣分自然而然成也。

太極拳的拳理拳法, 非常重視松, 松是太極拳的核心, 松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

通過對太極拳論, 拳經, 歌訣, 心法功法的解讀, 白話文的注釋, 前輩師尊對太極松的論述, 首先提出要輕靈, 柔軟, 以柔順為主, 根據種瓜得瓜的道理, 一柔到底。

太極拳雖式有不同, 但天下太極同出一家, 只是用意練的方式不同, 分筋骨皮, 吳氏太極以柔化為主, 所以需往輕靈圓活松柔裡面鑽研, 使自己早日得到太極真諦。 養身不作匹夫勇, 鑽研技擊應無窮, 來日方長修吾道, 長江滔滔無始終。

要使自己在盤架子時, 全身筋絡鬆開, 必須自身不用無關的力, 也不需緊張, 全身松透松淨, 則產生柔,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所以, 練習太極拳要從松柔著手, 勤家練習能提高自身的氣質, 性格暴躁者練習太極拳會變得更溫和, 心急者也會變得平和。

故學練太極者都為品格高尚, 能吃苦肯用功之人, 而久練後對健身延壽幫助更大。 歌訣中有“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之語。 想必古人早有定論, 需在領悟體悟過程中得到, 望各位在明師的傳授下, 早日進入太極之門。

練陳氏太極拳放鬆的作用

1、有助於消除疲勞, 特別是大腦可以得到淨化和調整, 思維清晰。 同時, 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

各系統器官功能協調、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平衡, 大大增強免疫力。

2、有利於氣血經絡暢通, 達到舒筋活血, 促進新陳代謝, 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甚至氣滯血糖等副作用。

3、有利於動作轉換的輕靈、協調, 否則, 就顯得僵硬、笨拙。 可見, 做到放鬆, 可以使我們的肢體自然舒展, 更加連綿不斷。

4、便於內氣下沉, 上虛下實。 既有利於身體穩固, 又有利於發力扎實, 因此, 也可以說, 不會放鬆, 發力就不會有力。

5、有利於追求柔軟, 積柔成剛。 只有松柔, 才可生剛;沒有松柔, 就沒有剛勁。 同時, 也可把練拳的過程作為品味太極拳深刻內涵的過程, 加深對拳理拳法的理解。

太極拳放鬆要領

第一.要思想人靜

心靜才能體松, 體松也才便於心靜。 兩者互為其根,

互相作用, 相輔相成, 是辯證關係。 如果練拳時邊練邊說話, 不僅會使動作紊亂, 內氣外散(“內練一口氣”), 而且身體也很難放鬆, 既達不到養生目的, 也不利於技擊。

因此, 練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項準備, 從預備式開始, 就要屏棄一切雜念, 物我兩忘, 將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練的套路上, 鎮定、沉著, 專心致志, 靜心演練。

練太極拳能靜心, 靜心才會知道如何放鬆, 體會放鬆的好處, 放鬆能疏放神經, 促進血液迴圈。

第二.要用意識引導行動, 這是太極拳的運行法則

拳論說:“意氣君來骨肉臣”、“用意不用力”。 意是一身的統綱。 前輩講:“沒有意, 只有形, 就是體操。 ”因此, 行拳中一切動作都應由意念支配, 以意領先, 以意行氣, 以氣運身, 這樣, 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韌帶才可得到徹底放鬆和舒展。

第三.順應陰陽, 順應自然規律, 陰陽相和

一切動作都應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動”, 而非故意做作。 動靜相兼, 虛實結合, 曲直互用, 蓄髮互孕, 剛柔相濟。

每個動作都應在規律的架構內活動, 既不能不到位, 也不能超越其界限。 要掌握好分寸, 適可而止, 不能隨心所欲或反序亂序, 務使動作平常自然, 輕鬆愉快, 圓潤和諧。

太極拳與古代哲學中的陰陽變化是相輔相成的, 太極拳的每個動作姿勢都體現出陰陽的變化。

第四.動作輕靈

“聽之至細, 動之至微”。 輕起輕落, 慢起慢落, 點起點落。 真正做到邁步如貓行, 運勁如抽絲。 身體不能“硬邦邦的”。 落腳不“撲騰撲騰”的響。

第五.“慢中求功”, 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一個重要區別

演練時一定要以緩慢的速度進行,不急不躁,沒有對快速、猛烈的追求,不僅不以"速度取勝",而且還應"以慢制快",只有這樣,才容易便身心放鬆,沒有緊張的心理和情緒;才能不用僵力、拙勁、強勁,使肢體像春風楊柳一樣,綿綿不斷地向前行進。

第六.適量運動,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實效,不要負重鍛煉

如果運動過量,身體不僅不會感到輕鬆,反而容易造成不應有的損傷。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運動量。

初學者要由簡而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急於求成。老年人和體質較差的對高難度動作不要強求,不要與年輕人攀比,這樣,才能有益於身心,延年益壽。

練太極拳為什麼一定要放鬆

一、松與緊是相互對立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的,人體運動主要肌肉的張與馳是牽動骨骼來實現松肩的主要作用,是有利於心氣的下降和肩部與臀部而接牢能使臂力生根,墜肘纏腕,坐腕是手臂放長拉開產生彈性的方法。

二、松腰是為了更圓活的把腰轉動,中醫常講;“腰為腎之母、腎為人之本”。陳氏太極拳講力從腳跟起,主宰與腰、行與手。可見腰部統領周身是多麼重要。一個人的氣色好與壞、面部神情的表現都和腰部分不開的。所以為了把拳打好,首先要把松腰做好。

三、對於病人來講,尤其是患神經衰弱、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精神多處於病情的緊張狀態,即使在休息的時候,有時也處於咬牙、聳肩、握拳等不應有的緊張,所以,練好太極拳的放鬆是消除這些緊張的很好方法。

四、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傰、捋、擠、按、踩、挒、肘、靠、等八法.最主要的是任何動作也不可少的。例如;傰--傰勁恰恰是放鬆才能做到的,主要也看其肌肉品質的彈性如何,而著重放鬆的練習就有助於增進肌肉的彈性。

五、陳氏太極拳是一種快慢相兼的運動,要求速度,而放鬆是達到快速的關鍵之一。如果將拳握緊後再出,就不如放鬆握拳的出擊速度快。另外肌肉的放鬆又能反射性的引起血管放鬆,使血壓下降,因而對高血壓病患者特別適合打太極拳。

許多人練習太極拳都會出現浮躁的現象,急於求成,但是往往都是徒勞無功,因此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太極拳放鬆的方法

(一)是從正中求松

放鬆,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礎上尋求。否則容易出現鬆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很多初學太極拳的人會非常注重外在的姿勢上,其實是不正確的,只有先做到放鬆,外在的姿勢擺放才會到位,才會有神氣。

(二)是從慢中求松

大極拳要求快慢相間,對初練者來說,特別是在未能放鬆之前;要強調練慢。從慢中才能逐節檢查全身各個部位放鬆的程度,細細品嘗放鬆的味道。

慢,也是學習太極拳的一個重要要領,慢練才能更好的掌握太極拳中的內在思想和要求。

慢,練太極拳要慢,但不是停頓。慢是相對快而言。慢的原則是要求“貫穿”,不能有斷續。

(三)是從纏繞中求松

動作必須注意走順逆纏絲的螺旋勁,從纏繞之中求放鬆,因為太極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須從園活旋轉中求放鬆。時刻注意四肢的順逆纏絲。直來直去的動作則很難育松。

(四)是從關鍵部位入手,尋求節節放鬆

比如把松肩與墜肘、塌腕結合起來,做到節節松沉,節節貫串。從蠶蛹、毛毛蟲的蛹動狀態中去悟節節鬆動的規律。

(五)是從緊中求松

太極拳要求全身各個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盤的支撐負擔。因此,上盤中盤的松沉必須是建立在下盤穩固的基礎上。尤其是在鍛煉低勢拳架時,下盤就更加吃力。

實踐證明,拳走低架最有利於增強下盤的穩固,也只有下盤扎實,才更有利於腰以上各個部位的放鬆,同時也有利於虛腿的靈活性。從此處可以理解松與緊的辨證關係。

為此,平時就要注意鍛煉低架,鍛煉下盤,特別是獨立步的支撐力,而為周身放鬆創造條件。

(六)是從推手中練“吃虧”入手,借對方之力來鍛煉放鬆

推手,主要練借力的技巧。而借力,必舍已從人。順遂對方來力。推手時,往往是越怕輸的人,精神越緊張,也最容易犯僵硬,丟頂,拱架之病。所以,我們主張開始練習推手時,要從練“吃虧”入手。

要敢於讓對方進來,練習能吞、能容的本領,練放長、練大幅度的引進,不怕吃虧,不怕輸,而是有意識地借對方的來力鍛煉自己的松活、引化本領。

結語:綜上所述,您對太極拳松的好處已有瞭解嗎?通過練習太極拳放鬆可以提高自身的氣質,脾氣暴躁者可以通過修煉太極拳使脾氣變得溫和,練太極拳放鬆可緩解精神壓力,調節生活節奏。

演練時一定要以緩慢的速度進行,不急不躁,沒有對快速、猛烈的追求,不僅不以"速度取勝",而且還應"以慢制快",只有這樣,才容易便身心放鬆,沒有緊張的心理和情緒;才能不用僵力、拙勁、強勁,使肢體像春風楊柳一樣,綿綿不斷地向前行進。

第六.適量運動,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實效,不要負重鍛煉

如果運動過量,身體不僅不會感到輕鬆,反而容易造成不應有的損傷。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運動量。

初學者要由簡而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急於求成。老年人和體質較差的對高難度動作不要強求,不要與年輕人攀比,這樣,才能有益於身心,延年益壽。

練太極拳為什麼一定要放鬆

一、松與緊是相互對立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的,人體運動主要肌肉的張與馳是牽動骨骼來實現松肩的主要作用,是有利於心氣的下降和肩部與臀部而接牢能使臂力生根,墜肘纏腕,坐腕是手臂放長拉開產生彈性的方法。

二、松腰是為了更圓活的把腰轉動,中醫常講;“腰為腎之母、腎為人之本”。陳氏太極拳講力從腳跟起,主宰與腰、行與手。可見腰部統領周身是多麼重要。一個人的氣色好與壞、面部神情的表現都和腰部分不開的。所以為了把拳打好,首先要把松腰做好。

三、對於病人來講,尤其是患神經衰弱、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精神多處於病情的緊張狀態,即使在休息的時候,有時也處於咬牙、聳肩、握拳等不應有的緊張,所以,練好太極拳的放鬆是消除這些緊張的很好方法。

四、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是傰、捋、擠、按、踩、挒、肘、靠、等八法.最主要的是任何動作也不可少的。例如;傰--傰勁恰恰是放鬆才能做到的,主要也看其肌肉品質的彈性如何,而著重放鬆的練習就有助於增進肌肉的彈性。

五、陳氏太極拳是一種快慢相兼的運動,要求速度,而放鬆是達到快速的關鍵之一。如果將拳握緊後再出,就不如放鬆握拳的出擊速度快。另外肌肉的放鬆又能反射性的引起血管放鬆,使血壓下降,因而對高血壓病患者特別適合打太極拳。

許多人練習太極拳都會出現浮躁的現象,急於求成,但是往往都是徒勞無功,因此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太極拳放鬆的方法

(一)是從正中求松

放鬆,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礎上尋求。否則容易出現鬆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很多初學太極拳的人會非常注重外在的姿勢上,其實是不正確的,只有先做到放鬆,外在的姿勢擺放才會到位,才會有神氣。

(二)是從慢中求松

大極拳要求快慢相間,對初練者來說,特別是在未能放鬆之前;要強調練慢。從慢中才能逐節檢查全身各個部位放鬆的程度,細細品嘗放鬆的味道。

慢,也是學習太極拳的一個重要要領,慢練才能更好的掌握太極拳中的內在思想和要求。

慢,練太極拳要慢,但不是停頓。慢是相對快而言。慢的原則是要求“貫穿”,不能有斷續。

(三)是從纏繞中求松

動作必須注意走順逆纏絲的螺旋勁,從纏繞之中求放鬆,因為太極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須從園活旋轉中求放鬆。時刻注意四肢的順逆纏絲。直來直去的動作則很難育松。

(四)是從關鍵部位入手,尋求節節放鬆

比如把松肩與墜肘、塌腕結合起來,做到節節松沉,節節貫串。從蠶蛹、毛毛蟲的蛹動狀態中去悟節節鬆動的規律。

(五)是從緊中求松

太極拳要求全身各個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盤的支撐負擔。因此,上盤中盤的松沉必須是建立在下盤穩固的基礎上。尤其是在鍛煉低勢拳架時,下盤就更加吃力。

實踐證明,拳走低架最有利於增強下盤的穩固,也只有下盤扎實,才更有利於腰以上各個部位的放鬆,同時也有利於虛腿的靈活性。從此處可以理解松與緊的辨證關係。

為此,平時就要注意鍛煉低架,鍛煉下盤,特別是獨立步的支撐力,而為周身放鬆創造條件。

(六)是從推手中練“吃虧”入手,借對方之力來鍛煉放鬆

推手,主要練借力的技巧。而借力,必舍已從人。順遂對方來力。推手時,往往是越怕輸的人,精神越緊張,也最容易犯僵硬,丟頂,拱架之病。所以,我們主張開始練習推手時,要從練“吃虧”入手。

要敢於讓對方進來,練習能吞、能容的本領,練放長、練大幅度的引進,不怕吃虧,不怕輸,而是有意識地借對方的來力鍛煉自己的松活、引化本領。

結語:綜上所述,您對太極拳松的好處已有瞭解嗎?通過練習太極拳放鬆可以提高自身的氣質,脾氣暴躁者可以通過修煉太極拳使脾氣變得溫和,練太極拳放鬆可緩解精神壓力,調節生活節奏。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