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有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很活潑一見陌生人卻很害羞。 如何消除孩子的害羞情結呢?大多父母會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好的。 其實, 這種想法有失偏頗, 那麼該如何消除孩子的害羞情結?一、兒童害羞原因:
1、不熟悉的焦慮, 當周遭的環境與人物發生改變時, 孩子暫時無法適應。 因為畏懼不熟悉的事物, 常常遊移於進退之間, 這種猶豫不決的行為常被稱為害羞。
2、分離焦慮, 社交性場合往往意味著必須與爸媽分離, 因此在面對一群玩伴或一個想抱他的親朋好友時, 小孩可能會緊抓著你,
3、每個孩子的個性氣質都不相同, 有的內向, 有的則活潑開朗。 生性內向的孩子比較容易膽小和害羞。
4、現代家庭大多為獨生子女, 居住方式以獨門獨戶為主, 無形之中減少了孩子與他人互動的機會。
5、寶寶行為發展的第一年, 會對主要照顧者產生強烈的依賴感。 如果此時不注意影響他, 容易造成孩子對人產生畏縮、不信任感, 從而間接影響孩子日後與人相處的關係。
6、因忙於工作, 父母平時較少關心孩子。 當孩子吵鬧時, 就指責孩子。 孩子有問題來問父母時, 遭到的是奚落和不耐煩地拒絕。 孩子日後的害羞情結大多與此密切相關。 可惜的是, 許多父母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7、有些孩子不太善於與人交流, 長期交流失敗會導致孩子缺乏表現自我的信心, 而只能選擇退縮或者逃避來掩飾自己的缺點。
8、父母的性格會影響到孩子。
父母本身就很害羞、沉默, 子女也會有害羞和沉默的傾向。 長期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和社交環境中, 更容易使小孩變得很害羞。
二、如何打開孩子害羞的“情結”
1、即使父母可以成功地幫助孩子修正他們的害羞, 卻不可能, 也不應該完全將之抹滅。 害羞應該視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並予以尊重。 視子女的羞怯性格為缺陷, 並不時加以凸顯, 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從而使他更加自閉;反之, 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 將幫助他融入群體, 進一步消弭他的羞怯。
2、膽小、害羞的兒童適應環境的能力往往較弱,
3、孩子一直呆在家中, 很少和其他人有交往的機會, 這對孩子來說弊多利少。 為了鍛煉孩子, 平時可帶孩子到朋友家拜訪, 或是參加一些活動, 以增加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機會。
4、當發現孩子有害羞情結時, 父母應及時給予孩子引導, 切不可勉強孩子。 如果父母未能及時給予引導, 孩子可能會因為這次經驗, 誤以為逃避便能解決問題而越陷越深。
5、如果家裡要來客人, 父母不妨在客人上門前先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比如告訴孩子將來多少客人?他們是做什麼的?孩子應該有哪些禮節?父母還可以與孩子預先進行模擬演練,
6、平時, 父母可以拿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陪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 通過遊戲, 可以增加孩子與人交往的經驗。 另外, 父母可以從遊戲中瞭解孩子心中的想法, 並在遊戲中解決一些問題, 這樣能更快幫助孩子恢復自信。
7、孩子因害羞而不願和客人說話時, 父母千萬不要勉強他, 更不要說一些傷害他的話, 尤其當著許多人的面說:“我兒子很害羞。 ”
順應孩子的步調 讓你的孩子以他的方式、依他的步調去回應別人, 而且讓他知道, 一旦他需要找個肩膀藏住臉的時候, 你永遠都在。 如果有人讓孩子叫人, 孩子沒叫。 你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今天是沒有準備好, 那我們下次進到阿姨再叫吧”
8、害羞的孩子大都自卑, 而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樹立自信心有極大的幫助。 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要表揚他, 鼓勵他, 使他感到自豪, 樹立自信。
9、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 讓他踏出害羞情結。 如害羞的鴨子和沒有自信心的天鵝是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結果變成美麗又受歡迎的成員的。 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耐心, 耐心理解, 耐心幫助, 循序漸進。 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 一定會變得熱情大方起來。
10、玩“勇敢者”遊戲對害羞的孩子來說, 嘗試玩沙子、抓蟲子、拍皮球等“髒髒”的遊戲, 在臺階上跳上跳下、相互追逐、搶皮球等“危險”的遊戲都需要一點勇氣。 孩子在戶外活動中難免嗑嗑碰碰, 父母不要大驚小怪, 這些“勇敢者”的遊戲可是幫孩子練膽量的好辦法。
以上是如何消除孩子的害羞情結的內容,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多些耐心,給孩子多一點鼓勵。
這些“勇敢者”的遊戲可是幫孩子練膽量的好辦法。以上是如何消除孩子的害羞情結的內容,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多些耐心,給孩子多一點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