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常說的存在感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養生之道網導讀:

刷存在感,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公眾人物都在做。 那麼, 存在感究竟是什麼東西?

我們都聽過一種行為叫“怒刷存在感”, 表達的是刷存在感這種行為的程度之激烈, 方式之壯觀。

就像是彈幕上你刷出了密密麻麻的評論, 或者朋友圈裡突然蹦出來的詭異行蹤。

但說到底, 不管你是半開玩笑, 還是費盡心思, 在你做出一些引起別人注意的事情時, 你已經在刷存在感了。

換句話說, 你在無意識中, 激發了內心潛藏的對存在感的需求, 只不過可能太習以為常, 也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說了這麼多,

但存在感究竟是什麼。

有個同學初中後就輟學了, 自己一個人跑到了一座北方的城市, 去尋求和追逐自己的未來。

在周圍的同齡人普遍仍然紮根於校園中的年紀, 一個人的冒險從來都是英雄式的, 帶著獨立的標籤, 流著孤獨的血液。

或許在初中剛畢業的那兩年, 我們還能帶著稚嫩而好奇的幻想, 在群裡的聊天中瞭解他的生活。

他也樂意跟我們聊, 給我們講他在跟親戚找工作, 講那裡有的樓層有多高, 講車水馬龍, 講人世百態。 我都能想像到, 他是怎麼嘴裡叼著一根煙, 哆嗦著在鍵盤上打出這些內容。

一個大城市究竟有多大, 可能是成長於小城鎮的人所看不到的, 所以他成了最風光的先行者。

但過了兩年, 所有人都忙著備戰高考,

又過了兩年, 一個個小城鎮裡的人, 也都馬不停蹄地走進了大城市。

這時候才想起, 那個群已經偃旗息鼓很長一段時間了, 也沒有人會去過問他的生活。

直到去年春節, 才有人開始組織著聚會。 有的人還是那副模樣, 有的人卻變了不少, 留下來工作的, 和出去念書的, 都重新聚在一起。

見到他的時候, 我客套地問了些最近怎麼樣, 還在那邊工作嗎之類的問題。 也許是酒入愁腸, 在煙霧繚繞中他跟我講了他生活的不順, 這倒是我沒意料到的。

初中學歷, 確實讓他吃了不少苦頭, 幹過一些苦活累活, 也跑過業務做過銷售。 工作換了不少, 工資變化卻不多。 親戚幫得再多, 生活也還是得靠自己。

偶然說起以前經常會在群上聊天,

他說最喜歡那段時間。 白天工作, 晚上窩在網吧, 還有一群朋友能聊天, 願意聽他講那個看起來大到無邊際的城市裡, 小小的自己怎麼生活。

但後來各奔東西, 也沒人顧著互相問候了。 他說一天尋常的生活, 就是做著無趣又累人的工作, 然後下班吃飯, 一個人坐上公交, 回到小小的住處。

有時候回得晚, 可能末班車上睡著了, 都沒人會叫醒他。 每天干著螺絲釘的工作, 就算換了個人, 也一樣能做得來, 甚至做得比他還好。

大概那種感覺就是, 偌大的城市裡, 承載著無盡的繁華, 卻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與位置, 只覺得這個地方越來越陌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 也許存在感就是希望被人看起來, 覺得不太一樣吧。

之前也看過一篇文章,

講的是關於都市人群的抑鬱症。

在快速的工作節奏下, 各種生活壓力的擠壓, 讓人們不得不遵從著一套類似的社會成功標準, 過著無甚差別的模式化生活。

其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沒有選擇就沒有自由, 導致沒有存在感, 感覺不到自己心的重量。

在現在的社會裡, 分工可以被不斷地細化, 每個人或許只需要會做一件事就足夠了。

但生活在這種模式下的人, 也變得更容易迷失, 忘記了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只是單純地伴著人群, 隨波逐流。

一旦你做一件事做得久了, 也許會像肖申克的救贖裡的Brooks一般, 離開了幾十年如一日的監獄之後, 卻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仍只是想回到原來的地方。

社交網路的出現,

算是給了人們一個宣洩的突破口。 它描繪出一種可能性, 讓任何人都能有獲得關注的機會。 所以也不難理解, 為什麼有的人願意在網路上去獲得一份自我安慰。

在這種趨勢之下, 網路也不失時機地炮製出了各類網紅, 草根大V比比皆是, 自媒體蔚然成風。

縱然如此, 還是有太多人只能作為粉絲而存在, 但在這條追逐存在感的路上, 他們卻親手捧出了一個又一個存在感爆棚的人。

從外界來獲取存在感, 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 因為我能思考, 所以我能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

這樣的一種存在感, 我認為更為原始, 也更為難得, 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是你一個人做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 卻無人問津, 所能體會得到的一份欣喜終是被打了折扣。

人終究是一種趨於群體認同的動物,也許通過自我實現能夠獲得內心的慰藉,但最後還是需要一句別人的認同來添磚加瓦。

畢竟我們都不想生活在一個楚門世界之中,變得毫不知覺地自欺欺人。

所以我們需要外界的反應,來作為判斷自己是否有存在感的依據。這是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實現的方法。

存在感這個話題,說得淺了,就是你們快來關注我,說得深了,更是一個無止盡的哲學命題。

但也許我們不需要去想那麼多,只要記得更多時候,存在感是互相給予的就足夠了。

所以說,我們也不必吝嗇自己在別人的文章前點下的一個喜歡,或者是在朋友圈裡輕輕的一個贊。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你給予別人存在感的同時,也給了別人關注你的機會。

更何況說不定能讓對方開心一整天呢。

所能體會得到的一份欣喜終是被打了折扣。

人終究是一種趨於群體認同的動物,也許通過自我實現能夠獲得內心的慰藉,但最後還是需要一句別人的認同來添磚加瓦。

畢竟我們都不想生活在一個楚門世界之中,變得毫不知覺地自欺欺人。

所以我們需要外界的反應,來作為判斷自己是否有存在感的依據。這是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實現的方法。

存在感這個話題,說得淺了,就是你們快來關注我,說得深了,更是一個無止盡的哲學命題。

但也許我們不需要去想那麼多,只要記得更多時候,存在感是互相給予的就足夠了。

所以說,我們也不必吝嗇自己在別人的文章前點下的一個喜歡,或者是在朋友圈裡輕輕的一個贊。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你給予別人存在感的同時,也給了別人關注你的機會。

更何況說不定能讓對方開心一整天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