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和孩子談自殺

一、什麼是自殺?孩子們的定義

所謂「自殺」是指一個人非常非常的傷心、非常非常的難過或者是非常非常的憂鬱, 以至於他的心智非常非常的混亂, 讓他忘記了他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忙, 忘記了還有其它的解決方式, 進而決定不想讓身體再繼續工作了, 並且停止了身體的運作。

二、這個世代的孩子們與自殺

當孩子們牽扯上自殺相關議題時, 處理起來是相當棘手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父母、教師、治療師以及其它專業照護人員並不願意或者是根本沒有能力與現在的孩子們談論有關自殺的種種議題。

然而, 在我們的國家社會中、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裡, 孩子們直接或是間接浸漬在自殺事件的議題中。 他可能是親身經歷或者是藉由聽到或是看到別人的經驗而彷佛身歷其境。 而媒體也是另一個管道, 它如同另一個父母、另一個延伸家庭、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娛樂或是刺激, 媒體將事實報導出來, 證實了所有謊言以及可能的美化與粉飾。 自殺與謀殺襲卷我們的校園;自殺與謀殺殘害我們的家園;恐怖自殺與謀殺侵害我們的社會, 這樣的新聞一而再而三的在媒體中被報導出來。

父親或母親因為自殺去世所遺留下來的孩子越來越多, 一年中有數千個孩子的父親或是母親是死于自殺。 其它有數十萬的人與他們一起生活的朋友或是家庭成員,

因此而遭受到憂鬱與自殺的煩惱。 當今的美國, 自殺已經躍居青年人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每90分鐘就有一位青年人因自殺而即將死去。 有自殺念頭、自殺傾向, 甚至已經自殺而瀕臨死亡邊緣的孩子們, 他們的年齡層越來越低。

我們無法與孩子們公開地談論「自殺」這個議題, 可能會釀成一種害怕、孤立、寂寥的氣氛, 這種氣氛比一個所愛的人去世更具破壞力。 身為悲傷輔導員、治療師或是教師的我們, 更需要創造並示範與孩子們談論自殺議題的方式, 使用孩子能夠瞭解的用語、尋找可以教學的機會、不以批判性的眼光來談論自殺。

當自殺或是謀殺發生時, 就以哥倫比中學所發生的悲劇來說,

這個悲劇被媒體一再的報導出來, 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創造一個「機會教育」, 與孩子們討論自殺議題, 對於受害者所受到的恐嚇與迫害提出可行的選擇與對策, 並提供在學校、家裡或是社區中面臨危險而感到害怕時, 能以安全又有效方法來處理所面臨的危機。

治療師與教師必須提供面對沮喪的有效方式;教導孩子們, 讓他們知道如何幫助那些有自傷或自殺念頭與行為的人;提升孩子們對「自殺」的覺知。 對於特殊的議題, 以公開且誠實的方式來談論, 能夠消除大部分青少年對於自殺相關的內疚感、羞恥感以及沉默, 而使得自然悲傷的過程變得容易。

處理「孩子與自殺」最有用的方法是記住:「值得提的事就是必須做的事。

」幫助孩子定義「何謂自殺?」;給孩子一個他們能夠懂的解釋;回憶有關自己與所愛的人一些好的與特別的記憶;分享有關心情低落的真實生活事件, 並且不加以任何批評地傾聽有關事物, 包括對於自殺事件能夠開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悲傷, 流露出那些當自殺事件發生當時, 一直深鎖在內心裡的悲傷。

三、自殺的禁忌

在社會上, 我們通常會認為孩子們還太小而不需要告訴他們自殺是什麼。 有一位一年級的老師自殺身亡, 校方尋求協助輔導這位老師所教導的學生。 「琳達, 請幫我們與孩子們談論死亡。 但是, 不要告訴孩子有關自殺的事」, 當場我感覺到我的手似乎被捆住了。 如果我遵守了校方的這項要求,

而沒有告訴孩子們事實的真相, 那麼孩子們將無法對他們的老師完整的表達悲傷。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另一個學校, 有一個12歲大, 名叫索馬的男孩上吊自殺在校園後面的活動場裡, 第二天早上, 學校請人挖走了他所上吊的那棵樹, 而學校從來沒有向任何學生提及有關索馬是怎麼死的。

在伊蓮6歲那一年, 她的母親自殺身亡。 只有在被安頓到寄宿家庭前, 伊蓮才被告知她的媽媽死了, 但是她不知道她的媽媽是怎麼死的。 等到伊蓮20歲的時候, 她知道了她媽媽是自殺而死的。 童年時所遭受的破壞與震驚, 伊蓮在她的成年歲月中很多時候都感到生氣、挫折與受騙。 她不僅悲傷她媽媽的死以及她的死亡方式, 而且也為她在童年時, 失落情緒的真相感到傷心。她解釋的說:「那並非是我母親非理性的行為,因為那樣的情況太混亂了。」「但是,在我周遭的成年人都能處理那樣的行為。」

失落情緒的真相感到傷心。她解釋的說:「那並非是我母親非理性的行為,因為那樣的情況太混亂了。」「但是,在我周遭的成年人都能處理那樣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