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由於人體內的水分調控失衡, 水分排不出體外造成的。 《黃帝內經·素問》記載:“太陰之上, 濕氣主之。 ”濕氣過重會讓人出現四肢酸痛、手腳冰冷、舌苔厚黃、大便溏瀉等症狀。 。 正常情況下, 人體對外界的濕度和溫度變化有著自我調節的能力, 但是由於個人體質或生活習慣的影響, 比如小滿之後開始穿吊帶背心、貪吃冷飲雪糕、長時間待在空調房等等, 都會導致體內濕邪的累積, 最終其他疾病趁虛而入。 科學研究表明, 脂肪肝、哮喘、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實都跟濕邪有關。
小滿之後,
1清淡的飲食
清淡的的飲食可以讓腸胃更加舒適, 儘量不要食用油膩、生冷的食物。 因為“甜膩化濕”, 油膩生冷的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 小滿之後應多食消暑化濕和利水消腫的食物, 它們可以幫助你將體內的濕熱從小便排出,
2運動排汗
堅持適量的運動, 可以促進體內血液迴圈暢通, 活絡身體器官運行, 加快體內濕氣的排出。 如慢跑、游泳、瑜伽、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運動。 每次運動1-2個小時, 達到身心通暢、微微出汗即可, 此時並不建議劇烈運動。 因為小滿之後, 人體陽氣外發, 伏陰在內, 出汗過多容易損傷心陰。
3避免外感濕邪
小滿之後, 氣溫會迅速回升, 降水量增大, 濕熱交加。 每當雨天的時候都要注意及時避雨。 萬一不小心被雨淋到了, 也千萬不要忽視。 最好回家後馬上換下潮濕的衣服, 喝點薑汁糖水暖身。
4通風換氣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 儘量打開窗戶通風換氣, 讓陽光照射到室內;而陰雨天或霧霾天氣就要少開窗戶了。
5勿背對空調
小滿之後, 氣溫升高, 許多人開始吹空調、風扇。 尤其是有些人劇烈運動過後, 一回家馬上站在空調下方, 背對空調, 覺得特別涼爽。 其實這種做法極其傷身。 出汗時皮膚毛孔處在一個放大的狀態, 背對空調剛好把風池穴暴露出來。 《黃帝內經·靈樞》篇記載:“風為陽邪, 其性輕揚, 頭頂之上, 惟風可到, 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 手少陽、陽維之會, 主中風偏枯, 少陽頭痛, 乃風邪蓄積之所, 故名風池。 ”運動後經常背對空調, 大量濕邪之氣就會從風池穴進入體內, 長此以往會出現頭痛、眩暈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