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季節與氣候不相適應而引起疾病和用藥有什麼關係?

自然界的氣候有正常和異常兩種情況, 正常氣候能使萬物生長, 異常氣候能傷害萬物, 對於人體也不例外。 各種季節性疾病的發生, 和氣候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季節和氣候應當相適應。 例如, 冬至節以後60天是雨水節, 這時陽氣開始生長, 氣候逐漸變得溫和, 這是正常氣候。 氣候正常, 發病就少。 季節和氣候不相適應, 或者太過, 或者不及, 都是異常氣候。 例如, 投有到“雨水”, 天氣就暖和了, 這是節氣來到, 氣候已經到了, 已經到“雨水”, 天氣仍然不溫和, 這是節氣雖到而氣候沒有到;到了“雨水”, 天氣仍然很冷, 這是節氣已到,

冬大氣候還沒有過去;到了“雨水”, 天氣熱得像夏天一樣, 這是節氣到而氣候又過了頭。 氣候異常, 發病就多。

當然, 疾病的發生與否, 主要是決定於人體內在因素如何, 即五臟真氣是否充實, 營衛是否通暢, 也就是抗病能力是否強。 但異常氣候確實是引起疾病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尤其是氣候異常, 不僅發病率高, 而且病情往往比較複雜。 臨床上治病用藥必須注意這一點, 要做到因時制宜。

以春季而論, 這個季節的外感疾病是以風溫、春溫為多, 風溫和春溫初起的治法以辛涼解表為主, 這叫因時制宜。 但是, 春季氣候是逐漸轉暖的, 如果春天氣候突然變冷, 接連冷三、四天, 這時候臨床上就會見到一種“寒疫”病證, 患者發冷發熱,

頭痛, 無汗, 伴有腹部脹痛, 噁心嘔吐, 飲食減少, 舌苔白等症。 這是外感風寒, 表證未解, 寒邪又侵入中焦。 風寒在春季就是異常氣候。 對於這種由異常氣候引起的寒疫病證, 就不能用辛涼藥物來治療, 而應該辛溫解表, 兼以行氣和中。 古代醫家所創立的“十神湯”, 就是這方面的經驗總結。

再以秋季為例, 秋季的時行疾病是秋燥, 這種病多見發熱, 乾咳無痰, 口渴, 咽千鼻燥, 舌紅等症, 治法應當清熱潤燥, 這是因時制宜。 但是, 秋季的氣候是逐漸變為涼爽的, 如果秋季天氣突然變冷, 臨床上就會出現一種所謂“涼燥”證:病人發冷發熱, 頭痛, 鼻塞, 咳嗽, 咽幹, 舌苔薄白。 這是外受涼燥而內傷津液之故。 治療這種病證也不能採用清熱潤燥的常規治法,

而應當用輕宣溫潤的方法, 如杏蘇散之類。 至於潤燥藥物, 如抄參、麥冬、玉竹、天花粉等, 在涼燥初期要儘量少用, 否則將存戀邪之弊。

可見春夏秋冬四季都能出現異常氣候, 也都能引起比較複雜的時行疾病, 臨床用藥一定要注意季節氣候的變化, 因時制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