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寒前後的飲食養生原則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令, 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 可見其冷的程度。 大寒之後氣溫開始回升。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 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 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捩點。 與其它節氣不同的是, 大寒中有很多重要的節日, 如臘八、小年、除夕、春節等。

中醫調護

大寒前後最重要的調護就是保暖、保濕。 這個季節總體特點就是寒冷、乾燥, 所以保暖一定要到位, 帽子、口罩、手套都要戴齊。 過於乾燥, 免疫力低下, 保持濕潤, 可以提高免疫力, 不利於細菌繁殖, 以免感染疾病。

另外, 此時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病變高發,

老年人和易患病人群、有基礎病的人都應特別注意。

食養生

此季節總的飲食原則是宜溫熱柔軟, 不僅是口感溫熱, 食物的性質也要溫熱, 可以起到健脾、暖胃、補腎的作用。 民諺雲:小寒、大寒防風禦寒, 早喝人參黃芪湯, 晚服杞菊地黃丸。 黃芪、人參有益氣壯陽的作用, 上午服用可以固護陽氣, 利於陽氣升發;杞菊地黃丸可以補腎滋陰, 有收藏之效。 大寒前後宜吃食物--

蔬菜:

蒜苗、韭黃、香菜、白菜、白蘿蔔、蘑菇

畜類:

牛肉、羊肉、狗肉

蛋禽:

烏雞、雞蛋

水產:

鯽魚、蝦

水果:

獼猴桃、柚子、梨(糖尿病患者慎食)

飲品:

紅茶、牛奶、白開水

代表

藥膳

羊肉燉白蘿蔔

羊肉有溫補的效果, 燉爛的羊肉營養利於吸收, 白蘿蔔能夠健脾、理氣、化痰。

冬季食肉類、熱性食物較多, 白蘿蔔可以疏通氣機、消積熱。

炒雙菇

雙菇是指香菇和鮮蘑菇, 此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 冬季食用果蔬相對較少, 吃此菜可以提高免疫力, 還有健脾、溫腎的功效。

春節除了朋友聚餐、走親訪友之外, 只坐在家裡是很不健康的做法, 多多戶外鍛煉, 不但有助於飲食的消化, 緩解緊張情緒, 更有利於調整作息, 緩解疲勞。 因此, 春節期間加強戶外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在活動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準備活動不可少

冬季氣候寒冷, 肌肉和血管收縮得比平時要嚴重, 因此為了避免運動損傷, 應該在運動前做好準備工作, 除了選擇好穿的衣物外, 還要根據身體狀況補充一些能量。

可以選擇喝一些熱的牛奶、麥片, 這樣不但可以補充水分、緩解饑餓感, 還能熱身。

另外, 在進行劇烈運動之前, 應該做好準備活動, 尤其是老年人, 更應該選擇比較緩和的戶外運動, 比如太極拳、慢跑、騎單車等等。

2.下午鍛煉更合適

一般的健身愛好者都有長年早起健身的習慣, 而這在冬季就不太適用。 科學研究資料表明, 冬季健身的最佳時間是在14~19時之間。 而且下午氣溫相較于早上更高, 運動後更不容易出現感冒。

3.天氣不好別勉強

冬季健身尤其要注意在天氣不好的時候不宜進行鍛煉。 比如大霧天氣時, 不僅空氣中的水分多、塵土多, 而且氣壓較低, 呼吸困難, 汗液不易蒸發, 這時最好在室內做簡易的活動。 此外, 天氣過冷的話,

應該注意適當添加衣服保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