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手就知道腿會出啥問題

看手就知道腿會出啥問題

研究人員檢查了澳大利亞14500多中老年人的手, 並對他們進行了平均超過10年的追蹤。 在這段時間裡, 有580人進行了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有大約500人進行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根據這項於3月4日發表在《風濕病》雜誌上的研究發現。 無名指和食指長度越接近, 需要進行全膝關節置換骨關節的風險就越高。 這種聯繫在右手手指更加強烈。

骨關節炎, 與關節磨損和關節撕裂有關, 是關節炎中最常見的類型。

這項研究並沒有發現可以證明無名指、食指的長度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風險之間存在聯繫的證據。

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研究作者王圓圓在新聞發佈會上說, 以往的研究就已經表明, 無名指、食指的比例和運動能力之間可能存在某種關聯。

研究者們不能完全解釋這項新發現。 這可能是因為無名指跟食指長度相近的參加者進行了高強度的體力活動, 從而使得患膝蓋疾病的風險增大。 也可能是因為在受傷後膝關節炎的發病率要高於髖關節炎, 王圓圓說。

然而調查結果, “也可能反映了激素對骨、軟骨和軟組織生長的影響, 這值得進一步研究, ”他補充道。

這項研究只發現了手指長度和需要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風險之間的關聯。 它並沒有指出這二者是因果關聯。

日常對關節的保護

據WHO統計, 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幾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疾病。 日前, 美國“博聞網”刊文教大家幾招, 幫你摘掉關節“緊箍咒”。

1多用大關節, 少用小關節。 提重物時, 能用肘部或手臂的, 儘量不用手指。 從地下提起重物時, 應先下蹲而不是彎腰, 以保護好脊椎和腰椎。 關冰箱門或衣櫃抽屜, 可用腳或臀部。 抽屜把手較小時, 可加上一個環狀把手或一根布條, 避免硬用手指拉動。

2吃堅果緩解關節疼痛。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類和堅果有助於減輕關節炎病症。 咖啡則要少喝, 否則會導致骨頭變“輕”, 關節功能自然隨之減弱。

3座椅太低傷關節。 沙發、座椅等不要過低, 保證雙腿舒適落地, 以防膝蓋承受過多壓力。

坐時加個靠墊以保證腰部平直, 還應少蹺二郎腿。 長期伏案的話, 至少1小時起身。

4站得直, 關節壓力小。 當身體不處於運動狀態時, 應保持直立姿勢:頭、耳及踝骨保持一條線。 這樣, 頸脖、後背、肩膀、胯部、膝關節都會消除緊張感。 因為骨關節間的摩擦更少, 各部位肌肉及骨骼會“齊心協力”減少關節壓力。

5泡熱水澡, 幫關節放鬆。 泡熱水澡會緩解肌肉和關節壓力。 另外, 自我按摩和針灸也可以緩解肌肉緊張, 減少關節炎疼痛等症狀。

6年紀大了少爬樓。 老年人應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鍛煉方式。 爬山、上下樓、快跑、跳躍等劇烈運動都有損關節, 快走、太極拳最好。 運動時, 還應做好關節防護, 如戴上護肘、護膝等。 要提醒的是, 運動時千萬不要雙腳同時蹦跳。

7每天做做關節操。 關節長時間缺乏鍛煉會導致僵硬, 最好有規律地經常活動, 最好的運動是伸展運動。 比如, 利用休息時間, 活動一下手指、手腕、手臂、腳踝等關節, 每次每個關節只需活動5—10秒。 如果經常運動, 那不妨在運動前和運動後, 適當增加一些拉伸運動。

遠離關節炎, 最重要的還是預防和早診早治。 “均衡飲食、堅持鍛煉、調試心情、減重、少穿高跟鞋, 都是有效方法。 而且這些習慣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養成。 ”張克說。
當你感到關節開始疼痛、僵硬、腫大, 出現骨摩擦音, 關節無力、甚至走路時腿常常發軟, 就一定要去醫院做檢查了, 因為這些都是骨關節炎的早期信號。

對於大多數病人來說, 最大的問題是疼痛。

很多患者不發病時對病情不管不問, 一旦疼起來, 以為服點止痛藥就萬事大吉了。 “患上關節炎後, 更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 比如天冷了要及時給患處保暖;保持正確的坐姿, 坐一會就站起來走走;不穿高跟鞋, 而代之以彈性較好的鞋子, 或使用鞋墊, 戴護膝;多吃富含鈣和膠質的食物等。

不過, 保護關節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鍛煉。 但得遵循一定的“遊戲規則”。 “跟著感覺走”就是一條很好的原則, 應學會觀察您身體的反應變化。 不要輕易停止鍛煉, 但如果由於關節炎發作, 每天的鍛煉時間堅持不到45分鐘, 可將鍛煉分為若干個小單元, 使累計時間達到45分鐘亦可。 同時, 鍛煉前可通過熱水淋浴、熱水袋熱敷加溫肌肉, 但不要熱敷已經發炎的關節。 此外,太極拳、游泳、自行車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但爬山、下蹲會成倍地加重關節負擔,加重關節炎症狀,要儘量避免。

此外,太極拳、游泳、自行車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但爬山、下蹲會成倍地加重關節負擔,加重關節炎症狀,要儘量避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