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太極拳技擊需做到哪幾個階段

太極拳已經擁有幾百年的歷史, 如今已經在世界各地流行, 長期練習不僅可以修身養性, 還可以作為防身。 那麼, 今天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於太極拳幾個階段的技擊, 趕緊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技擊

第一階段是“以招打人”

即用一定的招勢進行防守與攻擊, 這是技擊的初級階段, 比較容易掌握。 如“搬攬捶”一式, 防則“搬”而“攬”, 攻則以捶擊之。 本階段的技術談不上精妙, 但沒有此項訓練, 就不可能掌握更高級的技巧。

太極拳是站在弱者角度研究如何以小力勝大力, 以弱勝強的。 這就毫無疑問決定了太極拳一般不主動發動攻擊,

即使出擊也是誘敵深入。 也就是說, 太極拳先防守後攻擊, 先化解對手進攻而後制敵。 所以套路中的拳勢總是先守後攻, 攻守兼備。 我們必須掌握每一勢的技擊含意, 細心揣摩, 不懈研習, 逐漸得心應手, 以至靈活應用。

比如武派太極拳吧, 吳文翰先生在《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中對每一拳勢的技擊含義都作了詳盡的闡述, 下麵以“單鞭”為例。

“單鞭”一式, 外形僅為弓步和兩手在胸前前後輕輕分開, 看似簡單, 內容卻很豐富。

(1)對方揮拳身我胸、面部打來, 我右臂上掤, 順勢旋腕向右側捋化;同時, 起左足蹬踢對方的前腿脛骨, 隨即下踏對方腳面, 左掌前擊其胸, 上下俱到, 使對方不易閃躲。

(2)對方用左掌擊我面頰,

我右臂上掤, 順勢化解;同時, 左足插入對方襠中, 左掌斜劈對方面頰, 也可下按其胸向前發放。

(3)對方以右拳擊我胸部, 我右手采住其腕, 左小臂截堵其肘, 順勢微向右捋, 以空來勢, 然後, 右足進步插襠, 左肘順其右臂向對方胸肋撞擊, 也可以旋臂下壓其肘。

(4)對方如舒張右手向我面部抓來, 我右掌速自下向上迎, 用我的右掌拇指扣住對方拇指, 然後身軀右旋, 右掌內旋向右上擰轉, 將對方右臂叼起, 再身軀左旋, 左小臂向其胸肋撞擊, 將其擲出;也可進步管腿, 左臂橫掤其胸, 使其向我左前方跌出。

“單鞭”的技擊功用還有一些, 大家可參閱《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

演練太極拳不僅要形似, 更要神似。 神似從何而來?從實踐中來。 每一拳勢都是前人在實踐中應用之所得,

因此, 我們必須弄清楚每一勢的具體操作過程, 才能演化出它的精髓及其同一拳勢的不同風韻。

單勢練習很重要, 有兩種方法。

(1)單人單勢練習法。 如“懶紮衣”一勢。 單獨練習時, 左右交替, 循環往復, 認真體會, 久而生功。

(2)單勢雙人練習法。 兩個人一起研討, 互相支招, 實際體驗攻防技術及破解之法, 以做到熟而生巧。 例如“手揮琵琶式”。 抓住對方一臂, 體會鎖纏手腕, 擰旋手臂而制敵的方式。

進行這兩種練習, 同時不能忽視對套路的研習, 三者互相補充, 互相印證, 同步提高。

本階段技擊方法與外家拳有些相似, 但一定具備以下兩個特徵。

(1)保持太極拳特有的身法準則。 仍以武派太極拳為例, 其身法要領為:提頂吊襠,

松肩沉肘, 涵胸拔背、裹襠護肫、騰挪閃戰、氣沉丹田、尾閭正中, 虛實分清十三條。

(2)必須符合太極拳技術原理。 曲線制敵, 先走化而後出擊制勝。 切不可以剛對剛, 以強對強。

第二階段是“以勁制人”

這是技擊的高級層次。

初聽這個概念似乎有些茫然, 怎樣“以勁制人”?什麼是勁?“勁”是用力的過程, 但又不同於我們所說的力。 儘管用任何形式的攻擊或化解攻擊的方法都必須用力。 力, 方向明確, 棱角分明。 而所謂的“勁”則圓活渾厚, 無有棱角, 方向隨時發生變化, 是一種特殊的用力方式。 以勁制人, 首先是打掉對方之來勁或來力, 然後還人以勁而制人。

太極拳出擊的前提是與對方接觸並讓對方先發起進攻, 是建立在粘連黏隨不丟不頂基礎上的以巧制敵。

它必須克服先天遇力而頂或躲閃的行為習慣, 使隨意機能變為遇力既不丟又不頂。 悉心感應彼勁進攻線路, 以挫動攻擊勢頭, 斷其勁根, 一擊中的, 此為“以勁制人”。

習練的方式通常為推手, 即用固定的程式化動作進行演練體會。 雙方交替給對方“喂勁”, 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給對方以勁, 使之學習聽勁、化勁、打勁, 久而久之, 功夫自會加身。

練習的方式還有散推即自由推手, 符合基本身法要領的無固定程式的推手。 無論用什麼方式都必須遵循這樣的原則:先吞化來勁, 而後吐放出去(發勁)。

欲進先退, 欲上先下, 欲左先右, 總之一句話為欲吐先吞, 此所謂太極拳之“吞吐之道”。 此時, 用什麼招法去迎接對手的挑戰已經不重要了, 關鍵是“舍己從人”,不安排自己如何打擊對手,而是先探准對手的進攻意圖後,化而後發,使用什麼招法都是隨人隨勢而定的,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嚴格地講,“以勁打人”無非是“以招打人”的延續,是第一階段提高,是將“以招打人”的範圍、線路縮小、縮短而已。無非是保持自己身法正確,保持自身中正圓滿的平衡狀態,設法以隱蔽的手段使對方失衡而作出快速還擊。

總之,如果沒有對太極拳理論的融會貫通,如果沒有對太極拳拳勢的得心應手,如果沒有對太極技法的巧而用之,就很難達到“以勁制人”這個層次。假如達到了這個高度,必將體會到精微巧妙的打人技巧。

第三階段是“發人於無形”

這是最上乘的太極功夫,是第二階段的昇華。只有順利跨越前兩個階段才有可能進入這個層次。

武派太極拳歷史上能企及此高度者,當數第三代郝如真先生了。他的身上許多部位都能令人難以置信地發放制敵。形意、八卦名家孫祿堂臣服於他便是最有力的明證。

我不知道當代是否有人胸懷此技,從理論上推斷可以練出這種功夫。《十三勢行工歌訣》說道“工用無息法自休”,正是對這個層次的概述。當此時,不存在任何打擊對手的招法。只有方法的存在,只有不變的吞吐之道。彼挨我何處,何處就吞化來勢,吐放出去,吞吐在於內勁的潛轉,外形上地變化極其細微,身形微顫,對手已然應聲而出了,這決不是神化。

設想一下,對方進攻與我的接觸點,便是我挫動彼勁的勁點。彼勁挫開,其根自斷,則此點又成為我還擊的最便捷的支點,接、化、發三點合一,轉化只在瞬間,妙不可言,如此豈非發放于人於無形乎?

這種功夫,說得容易,要想掌握難乎其難,沒有正確方法地步步深入,沒有長期不懈地艱苦修練,沒有觸類旁通的超人悟性,很難達到這個水準。

太極拳雖不是神拳,但也不是只供表演的花拳繡腿。它是一門力學技巧與力學藝術。我們必須具有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必須具有為藝術而孜孜以求的意志,必須具有深厚的理論修養,那麼,就沒有理由攀登不上太極拳技藝的最高峰。

太極養生

一練腦

太極拳對腦的功能起著積極的調節和訓練作用。太極拳要求精神專一,全神貫注,意動身隨,內外三合(內三合指意、氣、力相合,即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這些細微,複雜,獨特的鍛煉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極拳練習過程當中,是對大腦很好的鍛煉。進而調整身體諸系統的功能,使其趨於正常,諸臟器達到堅強有力,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防身的目的。

太極拳是“以靜制動,雖動猶靜”, 動與靜結合的鍛煉方法。這有益於對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節。它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等有顯著療效。如果長期堅持下去,亦可逐漸消除疾病在大腦皮層引起的病理興奮,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太極拳強調在周身放鬆條件下進行鍛煉。它不僅要求軀體放鬆,而且更要求大腦放鬆。在大腦支配下,神經,肌肉放鬆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動脈(高血壓主要表現小動脈收所)得到舒張,同時緩解小動脈壁的硬化。這樣血壓隨之下降,並趨於正常,對高血壓患者更為有利。在腦力,體力勞動後進行全身放鬆,能使興奮的神經,疲勞的肌肉恢復得比較快,這就是練拳比靜止更能消除疲勞的原因。

二練氣

太極拳練氣是在大腦皮層統攝諸神經系統下,使全身處於松靜狀態,隨著深長的呼吸,促使內臟器官和外部肌肉有節律地舒張,收縮,腰,脊,四肢螺旋纏繞將沉蓄與丹田(小腹)之氣,運送到全身,此時末梢神經會產生酸,麻,脹,熱的感覺,即通常所說的“氣感”。有此氣血運行感的人皮膚紅潤,其體溫可增高1度左右。

通過氣的運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約有200條毛細血管打開使用(在平時只有5條左右有血流過)。而毛細血管是依照一定週期來開閉的。因此它們的搏動,,好像給身體增加了幾百萬個微小的“心臟”。這些週邊小心臟的大量開發,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對心臟病的防治極為有利。

通過肢體的順逆纏繞運動,不僅鍛煉了肌肉的彈性,而且提高了血液迴圈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產生的 心腦血管的病症。

練太極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橫膈膜下降的較多。通過橫膈上下鼓動,牽動胸腹運動加強,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這是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機能加強,對諸臟腑產生的疾病,如腸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會收到良好的療效。

太極拳的深長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濁氣,吸入較多的氧氣,提高了肺部的換氣效率,同時增強了肺組織的彈性。這可使肋軟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動度加強,對肺病和肺氣腫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氣時吊襠(指輕輕的收縮肛門肌肉,就像會陰吊著一樣)會陰輕輕用意上提,吸氣時放鬆。這樣會陰一提一松,練久了會感到會陰部隨著呼吸張弛起伏。這是肛門括約肌的運動,可防治痔瘺病,脫肛,子宮脫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統疾病。

三練身

1、軀體

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條線,“頂頭懸,尾閭收”即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不但可使氣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頭貓腰,脊椎萎縮等病態。

通過太極拳順頂貫頂,腳底生根,會產生上下對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隨,使頸椎左右擺動,前後搖轉等,可對頸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腰

太極拳特別注意腰部活動,要求“以腰帶脊”等等。通過腰部鍛煉,可增強腎功能,同時對脊髓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運動的配合,對腹內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腸蠕動功能的改善尤有積極影響,對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練太極拳時是否精神貫注,主要表現在眼神上。俗語謂:“神聚於眼”,“眼為心之窗”。練拳時眼神要隨著實手的動作向前平視,動作變化時首先要意動,指揮眼神轉向欲去的方向,然後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達到“形神合一”。這樣的練法,不僅能使眼球神經得到鍛煉,也有助於視力的改善和增強。

4、關節和韌帶

太極拳要求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在腰脊,關節的帶動下再配合迴旋纏繞運動,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關節,達到節節貫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則能增強各關節的機能和防止其發生退化現象,並有助於關節韌帶、軟骨組織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品質主要看彈性和堅實程度。長期演練太極拳能使肌肉堅實有力,從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難。通過肌肉張弛和關節伸屈的運動,一方面可使勁法運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產生的有節律的擠壓,對靜脈血回流心臟會起到促進作用。

6、腿和腳

太極拳著重虛實轉換的鍛煉。不論上肢、下肢、軀幹及內臟各部“處處均有一虛實”。以腿為例,體重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反之亦然。腿部通過虛實鍛煉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腳為例,當腳跟、腳掌、腳趾相繼下落抓地為實,腳心(湧泉穴)輕輕上提為虛,叫做實中有虛。經常做腳底板貼地,足弓上提的活動,一緊一松的虛實交換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的鍛煉。長久下去,不但可以矯正平足,同時可使足弓增強彈性,達到健步輕靈。

太極拳能健身治病時確信無疑的,但有一個條件,即必須堅持下去,要把練太極拳當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飯一樣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堅持,就能達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體健壯的鍛煉目的。

結語:上文中詳細的介紹了太極拳技擊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動作技巧。同時還介紹了長期練習太極拳為何就可以養生,大家不妨多瞭解一下,並多加的學習太極拳。

關鍵是“舍己從人”,不安排自己如何打擊對手,而是先探准對手的進攻意圖後,化而後發,使用什麼招法都是隨人隨勢而定的,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嚴格地講,“以勁打人”無非是“以招打人”的延續,是第一階段提高,是將“以招打人”的範圍、線路縮小、縮短而已。無非是保持自己身法正確,保持自身中正圓滿的平衡狀態,設法以隱蔽的手段使對方失衡而作出快速還擊。

總之,如果沒有對太極拳理論的融會貫通,如果沒有對太極拳拳勢的得心應手,如果沒有對太極技法的巧而用之,就很難達到“以勁制人”這個層次。假如達到了這個高度,必將體會到精微巧妙的打人技巧。

第三階段是“發人於無形”

這是最上乘的太極功夫,是第二階段的昇華。只有順利跨越前兩個階段才有可能進入這個層次。

武派太極拳歷史上能企及此高度者,當數第三代郝如真先生了。他的身上許多部位都能令人難以置信地發放制敵。形意、八卦名家孫祿堂臣服於他便是最有力的明證。

我不知道當代是否有人胸懷此技,從理論上推斷可以練出這種功夫。《十三勢行工歌訣》說道“工用無息法自休”,正是對這個層次的概述。當此時,不存在任何打擊對手的招法。只有方法的存在,只有不變的吞吐之道。彼挨我何處,何處就吞化來勢,吐放出去,吞吐在於內勁的潛轉,外形上地變化極其細微,身形微顫,對手已然應聲而出了,這決不是神化。

設想一下,對方進攻與我的接觸點,便是我挫動彼勁的勁點。彼勁挫開,其根自斷,則此點又成為我還擊的最便捷的支點,接、化、發三點合一,轉化只在瞬間,妙不可言,如此豈非發放于人於無形乎?

這種功夫,說得容易,要想掌握難乎其難,沒有正確方法地步步深入,沒有長期不懈地艱苦修練,沒有觸類旁通的超人悟性,很難達到這個水準。

太極拳雖不是神拳,但也不是只供表演的花拳繡腿。它是一門力學技巧與力學藝術。我們必須具有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必須具有為藝術而孜孜以求的意志,必須具有深厚的理論修養,那麼,就沒有理由攀登不上太極拳技藝的最高峰。

太極養生

一練腦

太極拳對腦的功能起著積極的調節和訓練作用。太極拳要求精神專一,全神貫注,意動身隨,內外三合(內三合指意、氣、力相合,即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連綿不斷,一氣呵成。這些細微,複雜,獨特的鍛煉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極拳練習過程當中,是對大腦很好的鍛煉。進而調整身體諸系統的功能,使其趨於正常,諸臟器達到堅強有力,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防身的目的。

太極拳是“以靜制動,雖動猶靜”, 動與靜結合的鍛煉方法。這有益於對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節。它對大腦皮層過度興奮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等有顯著療效。如果長期堅持下去,亦可逐漸消除疾病在大腦皮層引起的病理興奮,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太極拳強調在周身放鬆條件下進行鍛煉。它不僅要求軀體放鬆,而且更要求大腦放鬆。在大腦支配下,神經,肌肉放鬆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動脈(高血壓主要表現小動脈收所)得到舒張,同時緩解小動脈壁的硬化。這樣血壓隨之下降,並趨於正常,對高血壓患者更為有利。在腦力,體力勞動後進行全身放鬆,能使興奮的神經,疲勞的肌肉恢復得比較快,這就是練拳比靜止更能消除疲勞的原因。

二練氣

太極拳練氣是在大腦皮層統攝諸神經系統下,使全身處於松靜狀態,隨著深長的呼吸,促使內臟器官和外部肌肉有節律地舒張,收縮,腰,脊,四肢螺旋纏繞將沉蓄與丹田(小腹)之氣,運送到全身,此時末梢神經會產生酸,麻,脹,熱的感覺,即通常所說的“氣感”。有此氣血運行感的人皮膚紅潤,其體溫可增高1度左右。

通過氣的運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約有200條毛細血管打開使用(在平時只有5條左右有血流過)。而毛細血管是依照一定週期來開閉的。因此它們的搏動,,好像給身體增加了幾百萬個微小的“心臟”。這些週邊小心臟的大量開發,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對心臟病的防治極為有利。

通過肢體的順逆纏繞運動,不僅鍛煉了肌肉的彈性,而且提高了血液迴圈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產生的 心腦血管的病症。

練太極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橫膈膜下降的較多。通過橫膈上下鼓動,牽動胸腹運動加強,對五臟六腑起到“按摩”作用。這是藥物所達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流旺盛,吸收機能加強,對諸臟腑產生的疾病,如腸胃消化不良,糖尿病,二便失禁等會收到良好的療效。

太極拳的深長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濁氣,吸入較多的氧氣,提高了肺部的換氣效率,同時增強了肺組織的彈性。這可使肋軟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動度加強,對肺病和肺氣腫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氣時吊襠(指輕輕的收縮肛門肌肉,就像會陰吊著一樣)會陰輕輕用意上提,吸氣時放鬆。這樣會陰一提一松,練久了會感到會陰部隨著呼吸張弛起伏。這是肛門括約肌的運動,可防治痔瘺病,脫肛,子宮脫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統疾病。

三練身

1、軀體

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條線,“頂頭懸,尾閭收”即百會穴與會陰穴在一條直線上。這樣不但可使氣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頭貓腰,脊椎萎縮等病態。

通過太極拳順頂貫頂,腳底生根,會產生上下對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隨,使頸椎左右擺動,前後搖轉等,可對頸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腰

太極拳特別注意腰部活動,要求“以腰帶脊”等等。通過腰部鍛煉,可增強腎功能,同時對脊髓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運動的配合,對腹內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腸蠕動功能的改善尤有積極影響,對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練太極拳時是否精神貫注,主要表現在眼神上。俗語謂:“神聚於眼”,“眼為心之窗”。練拳時眼神要隨著實手的動作向前平視,動作變化時首先要意動,指揮眼神轉向欲去的方向,然後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達到“形神合一”。這樣的練法,不僅能使眼球神經得到鍛煉,也有助於視力的改善和增強。

4、關節和韌帶

太極拳要求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在腰脊,關節的帶動下再配合迴旋纏繞運動,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關節,達到節節貫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則能增強各關節的機能和防止其發生退化現象,並有助於關節韌帶、軟骨組織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品質主要看彈性和堅實程度。長期演練太極拳能使肌肉堅實有力,從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難。通過肌肉張弛和關節伸屈的運動,一方面可使勁法運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產生的有節律的擠壓,對靜脈血回流心臟會起到促進作用。

6、腿和腳

太極拳著重虛實轉換的鍛煉。不論上肢、下肢、軀幹及內臟各部“處處均有一虛實”。以腿為例,體重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反之亦然。腿部通過虛實鍛煉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在以腳為例,當腳跟、腳掌、腳趾相繼下落抓地為實,腳心(湧泉穴)輕輕上提為虛,叫做實中有虛。經常做腳底板貼地,足弓上提的活動,一緊一松的虛實交換可使足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的鍛煉。長久下去,不但可以矯正平足,同時可使足弓增強彈性,達到健步輕靈。

太極拳能健身治病時確信無疑的,但有一個條件,即必須堅持下去,要把練太極拳當作日常生活中如同吃飯一樣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只要堅持,就能達到百病不侵,精神旺盛,身體健壯的鍛煉目的。

結語:上文中詳細的介紹了太極拳技擊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動作技巧。同時還介紹了長期練習太極拳為何就可以養生,大家不妨多瞭解一下,並多加的學習太極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