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式太極拳 談楊式太極拳的上盤和下盤

在楊式太極拳中, 非常重視對腰胯部的練習, 其關係到太極拳整套動作的流暢性, 下面小編就先為大家講講腰胯部在楊式太極拳中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哪, 希望大家通過閱讀本文可以有所提高和學習, 並在後續太極拳實踐中能有所運用。

學習太極拳, 講究身心結合, “身”就是要求我們重視身體各部位的配合。

在楊式太極拳中, 稱腰為“中盤”;胯為“下盤”;肩為“上盤”。 “三盤”, 以“中盤”為主宰, 融為一體。

下盤(胯), 也叫“底盤”。 底盤要穩住, 放平, 放正。 只有底盤穩住平正了, 軀幹才能中正直豎。

底盤穩定, 才能有助於身體的平衡,

不會輕易被擊倒。

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樣, 底座穩住平正了, 石碑才能豎得正直穩當, 不至歪斜傾倒。

太極拳在盤拳架時, 底盤始終要穩、平、正。 怎樣才能做到穩、平、正呢?

總體上講, 就是要遵循太極拳的要則理法, 只有依照太極拳的規矩, 才能成就太極拳的方圓。

由此可見, 學習太極拳, 一定要注意動作的準確和規範。

說得具體些, 直接些, 就是在“沉勁”時, 要“開胸”“開背”(含胸拔背), 肩要放鬆, 肘要屈墜, 並側重“開背”, 以氣下, 這時氣就下沉丹田。

“頂勁”時, 也要開胸開背, 肩要放鬆, 肘要屈墜, 並側重“開胸”, 以神提, 順項貫頂, 虛靈之氣形成, 或者說, “虛靈頂勁”形成。

這裡說的頂勁, 不單指頭部, 而是從胯(底盤)以上皆要神提, 經腰而上, 順著脖頸,

貫至頭頂。 頂勁時, 沉勁不去;沉勁時, 頂勁不失。

上下有股對拔對拉勁勢, 使得軀幹直豎中, 出現一種空靈憩適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覺。

至於什麼是在沉勁時側重開背, 頂勁時側重開胸呢?這是由於人們在後天演變出一種拙力, 就是這種拙力導致軀幹形成病態——不同程度的凹胸凸背, 隨著年齡的增長, 凹凸形狀越來越大。

開背, 是在糾正凸背;開胸, 是在糾正凹胸。 背開胸開了, 胸、背就都平正了, 內氣就能通順了, 這樣, 就能有效地增進軀幹的直豎。

軀幹直豎了, 也相應驗證了底盤是穩、平、正的。 底盤和軀幹都穩、平、正了, “平送腰胯尾閭垂”才能成為可能。 底盤穩、平、正了, 兩腿就會被帶動得順勢靈便, 氣感充盈, “邁步如貓行”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腳底似“植地生根”的感覺也就出來了。

上盤(肩), 要松沉。 在盤拳架時, 上盤始終要松沉、虛腋、與肘相隨, 與頂勁配合, 與開胸、開背協作。

肩(上盤)要松沉, 就須虛腋, 不虛腋, 雙臂就會貼著軀幹, 僵硬勁去不掉, 使得內氣受阻。 肩的放鬆, 須與肘相隨;肘的屈墜, 可以加大肩松的程度, 使之達到松沉境地。

尤須注意的是, 要與頂勁配合, 與頂勁配合起來, 才能體現出輕靈勁勢, 否則, 就會導致“上盤神不頂, 一身難輕靈”的毛病。

這裡, 要特別留神, 頂勁時, 肩不能相隨俱上(相隨俱上是拙力, 或叫生活習慣用力);相反, 肩要松沉, 肘要屈墜勁向底下, 這樣, 有頂有沉、有上有下、對拔對拉, 就出現一種伸展虛靈勁勢。

再就是與開胸開背協作好, 因為, 兩臂與胸背相連,

與開胸開臂協作好, 可增大兩臂的靈活性, 增強兩臂的氣感。

在與開胸開背協作、並側重開背的同時, 結合頂勁, “拔背”(一種勁道)的感覺, 就明顯地出來了。

這些與肩直接相關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 肩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充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