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兩性養生>正文

職場:向上走 向深走?

職場發展的選擇方向上, 我們都存在著某種困惑。 只要有發展的機會, 誰也不願碌碌無為地混下去, 更何況職場的發展與個人生活水準還有著緊張的聯繫。 職場的發展方向大體有兩個:向上或向深發展, 換言之, 管理權力的發展, 或是專業技術的提高。 那麼哪個方向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觀點一:職場, 哪條路最好走?

趙鴻玉先生(博士)

英國阿斯頓大學管理學博士。 畢業後先後受聘於兩家英國機床製造業的跨國公司任國際專案經理和高級管理諮詢顧問。 回國後加入一家國際獵頭公司任高級顧問,

現任Globalfit管理諮詢培訓公司總經理。

人的本意自然是往高處走, 這需要為之付出努力。 但努力了並不一定就會實現自己預期的目標,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努力的有效性不失為主要因素之一。
人在工作中涉及到的相關層面不外乎有兩類: 工作業務自身和人際往來。 前者需要專業知識技能, 後者則需要人際交往技能。 有一種理論是:不論什麼技能都是能力的一種體現, 不斷提高能力自然就會勝任不斷上升的崗位要求, 不必考慮太多個人的興趣和自認為的優勢和弱項。 這樣的說法也能成立, 事實上許多人在職場中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不過接下來還有個因素需要考慮, 這就是上面提到的努力有效性。

如果發展機會是公平的, 那它一定是通過競爭才能得到, 而有效性則是競爭勝因的關鍵。 試想, 你很努力甚至比別人更努力地磨鐵杵, 當你的鐵杵只不過比原來稍細了些時, 別人的鐵杵已磨成針了。 這表明你的有效性低於他人, 機會自然被先給予他人。 另一方面, 你在努力的過程中也許感到很痛苦, 因為你對把這樣一根鐵磨成一根針並不感興趣, 而別人卻對此備感興趣而樂此不疲, 在享受過程中往往產生出靈感, 故而創造或採用了更有效的方法。

這就回到了個人興趣傾向的話題。 有些人對做具體工作更感興趣, 從把事情做成中得到最大的滿足和成就感;有些人則對與人打交道更感興趣, 從被他人認可和影響他人中得到滿足和成就感。

顯然, 個人興趣傾向對於職場的發展會有影響, 所以, 當面對改變或影響職場發展方向的機會時(如走向管理的路徑或走向專家的路徑), 個人興趣傾向因素是值得考慮的。 需要強調的是, 職場上的人大體分為三類:明顯側重做事;明顯側重與人交往;對以上兩項均較感興趣, 對某項略有偏重。

對於最後一類人(多數人屬於此類), 在職場方向上可順其自然, 個人選擇可讓位于優先到來的機會。 對於前兩類人, 個人的主動選擇會變得至關重要。 道理歸結為二:如果崗位性質與個人的興趣傾向差異很大, 一是你很難從工作中享受到樂趣;二是在厭倦的狀態下你很難有所創新並獲取超人的業績。

而這些對於未來職場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在方向選擇上應當注意回避。

不做管理就沒有發展嗎?

顯然不是。 走專家方向的路同樣大有作為。 業務高手不僅會直接為公司帶來更高的利潤, 他們自身也會因為突出的業務能力而受到上司, 同事, 同行的尊重和認可。 他們也會因自身具有的專家權力而對他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從而越發受到公司的重視和信任。

什麼時候該拒絕高職位的誘惑?

在現實中, 一個人被公司考慮晉升為管理者, 首先往往是由於他在業務方面表現出的優秀能力或業績。 晉升誰不樂意呀?早就求之不得, 但接下來的是這個人需考慮自己的興趣傾向。 如果他具有強烈的做事傾向, 在行為傾向上也仍會停留在過去作為業務尖子的軌跡上,

這樣便不能充分實現管理者帶領團隊並提高團隊業績的基本職責。 結果就會產生工作壓力, 他需要強迫自己更多花時間去關注自己不感興趣的人和事。 如果觀念意識不能轉變, 他就會感到痛苦以至於提到工作就頭疼。 有誰願意長期從事沒有樂趣的工作? 如果未來你面臨這樣的機會狀況, 還是不要招之即上, 應在思考之後做出你自己的選擇。 記住, 拒絕機會也是一種歷練, 如果拒絕某個機會是出於適合你的選擇, 這也是成熟的一個標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