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
(1)肝陽上亢:
治法:平肝潛陽, 熄風通絡。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 本方平肝潛陽兼能熄風清火。 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 潛陽配以石決明鎮肝潛陽, 牛膝、益母草下行, 使偏亢之陽氣複為平衡;黃芩、山梔以清肝火, 使肝風肝火平熄;杜仲、桑寄生養肝腎以平肝之逆;夜交藤、茯神以安神養心。 如肝火偏盛可加龍膽草、丹皮以清肝泄熱;若兼腑熱便秘者加大黃、芒硝以通腑泄熱。 若肝陽亢極化風加羚羊角、牡蠣、代赭石等以鎮肝熄風;若肝陽亢而偏陰虛者, 加牡蠣、龜板、首烏、鱉甲等以加重滋養肝腎之藥。
(2)痰濕內阻:
治法: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 本方燥濕化痰為主, 方中半夏燥濕化痰:白術健脾去濕;天麻化痰熄風而止頭眩;茯苓、甘草、生薑、大棗均為健脾和胃之藥。 如眩暈較甚、嘔吐頻作者加代褶石、旋複花、膽星等以除痰降逆;如出現短暫性語言蹇澀者加菖蒲、郁金;若胸悶食少甚者加白蔻仁、砂仁化濕醒胃;若痰鬱化火者可合用黃連溫膽湯。
(3)氣虛血瘀:
治法:益氣活血化瘀。
方藥:補陽還五東加減。 本方以補氣為主兼以活血通絡。 方中重用生黃芪取其大補脾胃之元氣, 使氣旺以促血行, 祛瘀而不傷正;當歸尾活血祛瘀而不傷好血;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助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 如短暫性言語蹇澀較重者, 加菖蒲、遠志化痰開竅;如兼便溏者加炒白術、山藥以健脾;如一過性偏身麻木無力甚者加天麻、全蠍以熄風通絡。
(4)腎精不足:
治法:補益腎精。
方藥:河車大造丸。 本方補益腎精, 充養腦髓。 方中黨參、茯苓、熟地、天冬、麥冬大補氣血而益真元;紫河車、龜板、杜仲、牛膝補腎益精;黃柏以清妄動之相火。 若每次發作時眩暈甚者加龍骨、牡蠣、鱉甲、磁石、珍珠母等以潛鎮浮陽;若發作時語言蹇澀較甚者加菖蒲、郁金、遠志等以化痰開竅;若遺精頻頻者加芡實、桑螵蛸、沙菀、覆盆子等以固腎澀精。
預防:
1、一級預防(指未發生卒中前預防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和小動脈硬化)。
2、認真管理血壓。 戒煙, 戒酒, 有中風家族史和其他血管危險因素的人定期查血小板聚集功能。
3、二級預防(指發生卒中後預防復發)。 主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同時仔細尋找病人中風的危險因素。
4、適當控制脂肪的攝入, 飲食忌過鹹, 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