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代醫學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的認識?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是一種遺傳性進行性肌肉變性疾病, 主要表現為肌肉進行性加重的萎縮和無力, 近十幾年來, 由於電子顯微鏡技術的應用, 遺傳基因、生物化學、組織化學、酶學等研究逐漸進展, 對肌營養不良的研究正在以假性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Duchenne)為中心逐漸深入。 由於遺傳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⑴ 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Duchenne型和良性的假性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Becker);

⑵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面—肩—肱型;

⑶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肢帶型;肢帶型肌營養不良症, 男女均可患病, 多數在青春期起病,

個別較晚, 骨盆帶肌的無力萎縮為首發症狀, 病情進展較慢逐步累及肩胛帶肌而出現雙臂上舉困難, 而晚期患者可出現攣縮, 不能行動, 無智慧障礙, 疾病的嚴重程度與進展速度差異較大, 一般不影響壽命。

在各型肌營養不良中, Duchenne型發病率最高, 病情也嚴重, 是遺傳性肌萎縮症中有代表性的疾病。 Duchenne型肌營養不良症呈性環鏈隱性遺傳, 多為男性發病, 偶見女性發病 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 發病率為1/3000—1/4000個成活男嬰, 通常是在幼年起病, 骨盆帶最先受累。 表現為能走路的時間推遲, 行走緩慢、易跌倒、跌倒後不易爬起。 多數患者有小腿肌的肥大, 病初肥大肌的肌力相對稍強, 臀中肌的受累而致骨盆左右上下搖擺, 跟腱攣縮而致足跟不能著地,

腰大肌受累而腹部凸, 腦後仰。 因此, 走路時出現典型鴨步形狀, 登高和走路困難是本病的又一特徵。 蹲下時病人兩手扶膝或扶欄杆支撐, 而蹲下後又不能起立或起立困難。 如不正確治療常早年致殘並導致死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