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祛濕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即使經過了幾千年的漫長歲月, 依然可以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 它擁有為數眾多的理論, 雖然對於普通人而言, 這些理論會比較難以理解, 但這並不妨礙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穴位就是這樣一種中醫的獨特理論, 通過對相關穴位的按摩, 許多疾病都可以被根治, 濕氣當然也在其中。

【血海穴】

屈膝, 大腿內側, 髕底內側端上2寸, 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將腿伸直時, 膝蓋內側有一個凹陷, 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功效

可以輔助治療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

【豐隆穴】

位於小腿外側, 外踝尖上8寸, 距脛骨前緣1.5寸。

功效

中醫認為“濕必生痰”, 此穴可以化痰濕、清神志, 尤其適合體內濕邪較盛的人群, 症見頭身困重、食欲差、大便溏、眩暈、面肢浮腫等。

【陰陵泉穴】

位於小腿內側, 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功效

體內濕氣除了要“外散”, 還要“內化”。 在陰陵泉穴刮痧, 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 還可以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輔助治療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中脘穴】

位於腹中線, 臍上4寸。 仰臥時, 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即為此穴。

功效

這個穴位對於緩解濕邪侵襲引起的腹脹、反胃、消化不良、泄瀉、便秘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地機穴】

位於小腿內側, 陰陵泉穴直下3寸, 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連線上, 脛骨內側後緣。

功效

地機穴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 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天樞穴】

位於人體腹部, 肚臍旁開2寸處。

功效

常刮天樞穴可促進濕邪、毒邪排出, 可以緩解便秘、腹脹、腹瀉、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症狀。

結語: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關於按摩哪些穴位可以祛除濕氣的方法的介紹。 濕氣是非常讓人討厭的, 一旦被濕氣纏上, 那麼再好的人也抵抗不了它的折磨。 而通過對這些穴位的按摩, 則可以起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還在等什麼, 趕緊試一試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