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愛健康, 心理永遠明亮透徹, 可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外界的影響, 因此性格也會變得迥異不同。 我們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的一言一行和教育觀念都會滲透給孩子,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心理素質差, 一定是你哪裡做的不夠或多了。
超人型父母--自卑的孩子
有一種家長認為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什麼都不會幹, 每當孩子想去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時, 父母總會沖到前面, 總說你不會做, 你做了也不好, 久而久之, 孩子做什麼都失去了主動性, 表面看上去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溺愛型父母--社會適應力差的孩子
還有一種是過分溺愛的家庭教育方式,
嚴厲型父母--過分叛逆的孩子
還有一種家長權威式的教育方式, 這種家長認為我是長輩, 這個家我說的算, 家教特別嚴, 不容許孩子有任何的反抗, 但凡孩子與父母的觀念有衝突的地方, 都會在父母的嚴厲呵斥下, 不敢再有反駁。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的孩子, 久而久之, 就形成一種強化, 父母永遠都是對的, 在人際方面會有障礙, 不敢在其它長輩面前說話, 比如老師, 上司, 總之比自己年長的說話比較有權威的, 他都不會主動去發言, 因為他已經把這種內心強化泛化了, 認為他們說的都是對的, 自己提出來也極有可能會被否定, 他們都是他父母的影子。 還有一種孩子會形成一種性格, 就是父母權威,
放任自流型父母--孤僻的孩子
再有一種教育方式是放任性的, 這種父母有一部分是迫不得己的,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 壓力過大, 這些做父母的整天忙於工作, 根本沒有時間管孩子, 這就容易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 所以在孩子成長階段不是絕對不能和父母脫離的,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試想如果一顆小樹, 不修剪, 會長成參天大樹嗎?答案是否定的。
當然最好的就是教育方式是民主型的, 給孩子充分發展的空間, 能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 並能接納孩子們合理的想法和建議, 他們互相尊重, 彼此體貼關心,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則,而愛而不嬌,嚴而有格,寬鬆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縱,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處理好"度"這個問題,則是家教的成功秘訣。 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