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魚會胖嗎? 食用5個部位越吃越健康

魚身上最有營養的部位前五名

1魚肉:

富含優質蛋白, 易消化吸收, 脂肪含量低, 還含有鈣、磷、鉀、碘、鋅、硒等無機鹽, 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等。 魚肉有暗色、白色肉之分, 暗色肉含有較多的脂質、糖原、維生素、酶類等, 味道較腥, 如金槍魚、沙丁魚等;白色肉腥味較輕, 如大黃魚、比目魚等。

2魚腦:

富含俗稱“腦黃金”的多不飽和脂肪酸DHA, 還有磷脂類物質, 有助於嬰兒大腦發育, 對輔助治療老年癡呆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魚腦膽固醇含量較高, 應控制食量。

3魚鰾:

古代有“海洋人參”之稱, 與燕窩、魚翅齊名。 魚鰾含有生物大分子膠原蛋白質,

有改善組織營養狀況, 促進生長發育, 延緩皮膚衰老的效能, 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海水魚的魚鰾壁較厚, 通常製成幹品, 稱為魚肚。 魚肚製成的菜肴口感滑潤、細膩, 有濃厚感。

4魚鱗:

含有膽鹼, 可增強記憶力。 還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 對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及心臟病都有一定作用, 可做成魚鱗凍食用。 此外, 鰣魚和鰳魚的魚鱗含有一定的脂質和鮮味成分, 烹飪時可不去鱗直接蒸制;帶魚魚鱗含有可抗癌的6-硫代鳥嘌呤, 吃時也不必刮。

5魚尾和魚骨魚尾:

營養和魚身的肉差不多。 魚骨確實有補鈣的效果, 但是一般人們吃得很少, 鯊魚的魚骨可做成魚骨粉。

營養豐盛的誤區:

1魚唇

多以鱘魚、鯊魚、鰩魚上唇部的皮及連帶組織幹制而成,

主要成分為膠原蛋白。 雖屬海味八珍之一, 其實沒多少營養。

2魚眼

維生素B1和DHA的含量略高, 由於魚眼小, 營養價值不大。

餐桌上, “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 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沒“腿”的魚類=最優質蛋白的來源+低熱量+低脂+低膽固醇, 它們享有的盛譽是眾所周知的。 我們那麼熱愛吃魚, 要怎樣對待它, 才真的獲百利而無一害呢?

1魚被污染了麼?

我們不能否認, 不光是魚類, 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都不可避免地在惡化。 一度, 專家們認為內陸湖的淡水魚因為“就近”人類居住環境, 承接的人類生活污染及工業 污染更為嚴重;相較于它們, 遠在國界線外的七大洋裡的海魚, 似乎更為自由暢意, 得以保持原本面目。

所以, 我們曾經肯定地說, 海魚比淡水魚健康。

但, 現在我們要重新審視這個判斷了。 歷歷在目的幾次戰爭污染和石油污染讓我們看到, 比起諸如內陸一個造紙廠的廢水排放之類, 它們更能禍國殃“魚”。 海魚, 也未必健康。

當然, 不是所有的淡水魚都難逃污染厄運, 也不是所有海洋都被糟蹋殆盡。 但為了我們和家人的健康, 我們還是要牢記幾點—

去有品質口碑的大型超市或菜市場購買魚類。 從一定程度上, 保證安全性。

正規管道進口的海魚更值得信賴。 因為歐盟法規明確規定, 絕對限制金屬、汞、PCB等毒素的含量, 只有符合他們規定的海魚才能夠上市銷售, 包括出口。

另外, 就像吃水果不得已削皮一樣, 我們自己也可以主動減輕污染的影響:魚先去皮再烹飪。

同時, 不吃或者少吃魚的肝臟。

你還得知道:無鱗魚(比如鱔魚、海鰻)更容易受到環境污染的影響。 因為魚鱗的作用就像是一道水壩, 能夠攔截住水中的金屬。

看到這裡, 你擔心了?其實不必。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調查研究, 魚類的好處, 還是遠遠大於它帶來的毒物威脅, 只是敏感人群(孕婦、哺乳期的女性和兒童)需要特別警惕。

2人工養殖與野生魚類的區別?

野生魚類可能受到污染, 但人工養殖魚又恐怖在“人為”, 比較二者而言, 各有利弊。

人工養殖的魚類受到嚴格監控, 所以被污染的可能性較低。 尤其是現在禁止用含有陸地動物成分的飼料進行飼養, 人工養殖的魚類品質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僅限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魚池老闆們)。

另一方面, 野生魚的脂肪含量遠遠低於人工養殖的魚類。 這跟放養雞和流水線上餵養的雞一樣道理。

3怎樣判斷魚新鮮與否?

老祖宗留下的法寶:望、聞、問、切。

望:如果是淡水魚, 那一目了然, 魚缸裡遊得歡的就是你的選擇。 如果是海魚或從異地運輸來的淡水魚, 絕對要以貌取“魚”了:魚越新鮮, 周身越發亮, 那是健康 的自然光澤, 如同女人的皮膚。 觀察魚身是否完整, 鱗片是否齊全, 是否有腐跡。 另外, 注意觀看魚的眼睛, 越是新鮮的魚, 眼睛越是黑白分明不凹陷。

聞:新鮮魚帶有自然腥氣, 若沒有, 說明那魚存放很久了。 海魚更是帶有明顯不同於內陸魚的海洋氣息。

問:信任賣魚的人吧,畢竟賣給你壞魚對他不是件值得的事,除非他不想你做回頭客。

切:伸出手指按一下魚身,按時有阻力,鬆開很快復位的,就是新鮮的。

4魚如何儲存?

大家都知道,魚是鮮吃好。因為魚類富含的不飽和脂肪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氧化,所以長時間儲存是不容易也不明智的。

如果是日式三文魚刺身等生吃魚的話,必須當天吃完。

如果是鮮魚,最好在買來兩天內吃完。因為鮮魚很容易變質,感染細菌,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兒。當然,你也可以將鮮魚洗淨擦乾後冷凍。冷凍的鮮魚,你也應該在兩個月內吃完它。因為冷凍時間太長,會破壞魚的蛋白質並且使脂肪氧化。

就儲存而言,直接買速凍魚是最經濟合算的,但速凍魚常常在口感上遜色。速凍魚買回來直接放進零下18攝氏度的冰箱冷凍室就好,需要你在6個月內食用完畢。速凍魚最怕反復解凍,所以建議你,先把它分解成若干小塊再放進冰箱,吃多少拿多少,避免反復解凍。

5所有的魚都含有OMEGA-3麼?

OMEGA-3,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大有益處,它有利於心血管的健康也有利於情緒的平衡。OMEGA-3尤其存在於深海魚中,比如三文魚、沙丁魚、鯡魚。在某些淡水魚中也有,比如鯉魚和鰻魚。總體來說,野生魚的OMEGA-3含量,要高於人工養殖的魚。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為想要吸收OMEGA-3就去超市里買金槍魚罐頭,有些金槍魚品種的確含有這種物質,但常被用來製作罐頭的金槍魚品種是不含OMEGA-3的。如果你不太買得到上面講的那些魚,你可以買文蛤來吃,文蛤是唯一含有OMEGA-3的貝殼類動物,非常容易買到。

6是否真該一個星期吃兩次魚?

答案是肯定的。兩次是保底。理想的是,兩次以上。而且,最好是吃上文中提到過的魚類,以便攝取足量的OMEGA-3和維生素D。

7魚比肉更容易消化?

我們這裡說的“肉”,是指豬肉、 牛肉、羊肉等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畜肉。魚肉與這些肉不同的是,魚肉不含飽和脂肪酸,它含更多的水分和更少的脂肪,所以魚肉的確更容易消化。尤其是對於不含OMEGA-3的魚來說,如鱈魚,它在我們胃中只停留兩個小時。含OMEGA-3的魚,在我們胃裡停留的時間與禽類和牛肉差不多(3~4小時)。

8魚丸算是魚麼?

具體來說,魚丸是將魚肉粉碎攪拌,用溫水清洗數次,加工成一種無味道的白色產品。為了避免冷凍導致的蛋白質變性,還要加入糖和其他化學產品。然後,為了改善口感,在裡面加入雞蛋白、植物油、澱粉、防腐劑、穩定劑、除味劑、香精(螃蟹、蝦、龍蝦口味)和色素等等……這種食品並不擁有魚類的營養元素,它含有極少的蛋白質,卻含有更多的糖和鹽以及化學物質。營養學家認為,魚丸不是魚。

9魚的熱量就是低?

儘管魚有很多種,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講,魚類的熱量和脂肪的確是各種動物肉類裡相當低的一類。但,儘管“底子”好,也要看你對它的烹飪方式。魚最健康的吃 法,是清蒸,這也是最能保留其原味的製作方式。教你一個竅門,清蒸魚時,在魚身底下墊兩根蔥段,既去腥,又造成迴圈受熱,有利於魚身均衡熟透,而且更顯鮮美。

10怎樣吃魚最環保?

一個嚴峻的事實是,世界上3/4的魚類儲備已經枯竭或者瀕臨滅絕。多個海魚種類受到絕種的威脅,比如無須鱈魚、金槍魚、旗魚。連大廚們最愛的鱈魚都受到絕種的威脅。現在自然保護協會已經號召限制食用鱈魚。

無論哪種資源,在使用時都應珍惜。對於我們面前的一條魚來說,用盡其身,而不是僅僅只取魚肉而食之,算得上是環保的吃法。

比如魚頭,淡水魚魚頭適合與豆腐或蘿蔔絲一起做湯,海魚魚頭則可以煎成諸如“煎三文魚”一樣的美味。魚肚用來自製魚丸。哪怕是細小的魚骨頭也是可以吃的:將它們烤幹,然後油炸,便是很好的開胃菜和下酒菜了!

問:信任賣魚的人吧,畢竟賣給你壞魚對他不是件值得的事,除非他不想你做回頭客。

切:伸出手指按一下魚身,按時有阻力,鬆開很快復位的,就是新鮮的。

4魚如何儲存?

大家都知道,魚是鮮吃好。因為魚類富含的不飽和脂肪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氧化,所以長時間儲存是不容易也不明智的。

如果是日式三文魚刺身等生吃魚的話,必須當天吃完。

如果是鮮魚,最好在買來兩天內吃完。因為鮮魚很容易變質,感染細菌,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兒。當然,你也可以將鮮魚洗淨擦乾後冷凍。冷凍的鮮魚,你也應該在兩個月內吃完它。因為冷凍時間太長,會破壞魚的蛋白質並且使脂肪氧化。

就儲存而言,直接買速凍魚是最經濟合算的,但速凍魚常常在口感上遜色。速凍魚買回來直接放進零下18攝氏度的冰箱冷凍室就好,需要你在6個月內食用完畢。速凍魚最怕反復解凍,所以建議你,先把它分解成若干小塊再放進冰箱,吃多少拿多少,避免反復解凍。

5所有的魚都含有OMEGA-3麼?

OMEGA-3,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大有益處,它有利於心血管的健康也有利於情緒的平衡。OMEGA-3尤其存在於深海魚中,比如三文魚、沙丁魚、鯡魚。在某些淡水魚中也有,比如鯉魚和鰻魚。總體來說,野生魚的OMEGA-3含量,要高於人工養殖的魚。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為想要吸收OMEGA-3就去超市里買金槍魚罐頭,有些金槍魚品種的確含有這種物質,但常被用來製作罐頭的金槍魚品種是不含OMEGA-3的。如果你不太買得到上面講的那些魚,你可以買文蛤來吃,文蛤是唯一含有OMEGA-3的貝殼類動物,非常容易買到。

6是否真該一個星期吃兩次魚?

答案是肯定的。兩次是保底。理想的是,兩次以上。而且,最好是吃上文中提到過的魚類,以便攝取足量的OMEGA-3和維生素D。

7魚比肉更容易消化?

我們這裡說的“肉”,是指豬肉、 牛肉、羊肉等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畜肉。魚肉與這些肉不同的是,魚肉不含飽和脂肪酸,它含更多的水分和更少的脂肪,所以魚肉的確更容易消化。尤其是對於不含OMEGA-3的魚來說,如鱈魚,它在我們胃中只停留兩個小時。含OMEGA-3的魚,在我們胃裡停留的時間與禽類和牛肉差不多(3~4小時)。

8魚丸算是魚麼?

具體來說,魚丸是將魚肉粉碎攪拌,用溫水清洗數次,加工成一種無味道的白色產品。為了避免冷凍導致的蛋白質變性,還要加入糖和其他化學產品。然後,為了改善口感,在裡面加入雞蛋白、植物油、澱粉、防腐劑、穩定劑、除味劑、香精(螃蟹、蝦、龍蝦口味)和色素等等……這種食品並不擁有魚類的營養元素,它含有極少的蛋白質,卻含有更多的糖和鹽以及化學物質。營養學家認為,魚丸不是魚。

9魚的熱量就是低?

儘管魚有很多種,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講,魚類的熱量和脂肪的確是各種動物肉類裡相當低的一類。但,儘管“底子”好,也要看你對它的烹飪方式。魚最健康的吃 法,是清蒸,這也是最能保留其原味的製作方式。教你一個竅門,清蒸魚時,在魚身底下墊兩根蔥段,既去腥,又造成迴圈受熱,有利於魚身均衡熟透,而且更顯鮮美。

10怎樣吃魚最環保?

一個嚴峻的事實是,世界上3/4的魚類儲備已經枯竭或者瀕臨滅絕。多個海魚種類受到絕種的威脅,比如無須鱈魚、金槍魚、旗魚。連大廚們最愛的鱈魚都受到絕種的威脅。現在自然保護協會已經號召限制食用鱈魚。

無論哪種資源,在使用時都應珍惜。對於我們面前的一條魚來說,用盡其身,而不是僅僅只取魚肉而食之,算得上是環保的吃法。

比如魚頭,淡水魚魚頭適合與豆腐或蘿蔔絲一起做湯,海魚魚頭則可以煎成諸如“煎三文魚”一樣的美味。魚肚用來自製魚丸。哪怕是細小的魚骨頭也是可以吃的:將它們烤幹,然後油炸,便是很好的開胃菜和下酒菜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