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肌痙攣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典型抽搐狀態, 不伴其他陽性神經體征, 一般診斷不難。 應常規進行腦電圖、肌電圖檢查, 必要時還應進行乳突、顱骨X線攝片, 頭顱CT及MRI檢查, 以排除乳突及顱骨疾患。 用電刺激患側眶上神經, 患側眼輪匝肌及其他面神經支配的肌肉同步發生收縮是其特點。 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單側眶上神經, 僅引起單側眶上神經支配的眼輪匝肌收縮。

Jannetta提出, 面神經出橋腦根處(REZ)被走行的小動脈壓迫, 是構成面肌痙攣的主要誘因, 這些血管有小腦前下和後下動脈, 也有曲張的粗大靜脈。 人到中年以後, 這些正常和神經交叉壓迫的血管開始硬化,

血壓升高, 長期壓迫神經可引起脫髓鞘變性, 使神經軸索間發生串電現象, 興奮由傳出而變成傳入, 可有大量異常電位蓄積和發放, 可引起面肌痙攣發作。 此論點還可用以解釋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的病因。 但近年來也有不少學者持否定意見, 因為有很多人面神經被血管壓迫並不發生面肌痙攣, 而面肌痙攣病人有20%~30%查不到神經受血管壓迫。 作者等近年曾對30例病人進行血清和腦脊液微量素測定, 發現所有病人血清內鈣、鎂離子均明顯減少, 可見血管壓迫性神經脫髓鞘, 必須在鈣、鎂離子減少的環境中才能激惹發病。

【臨床表現】

開始為一側眼瞼跳動, 逐漸由上向下可擴展到半側面肌,

嚴重才可累及頸及肩部肌群。 這種不自主痙攣, 自己不能控制, 情緒緊張、過度疲勞可誘發或使病情加重。 據測試, 這種面肌同步放電為每秒350次, 表現為眼瞼緊閉, 口角歪斜, 一次抽搐時程者數秒, 長者數分鐘, 間歇期長短不定, 發作時患者心煩意亂, 視物不清, 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頭痛者。 一般睡眠中不發作, 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照常抽動, 影響睡覺。 發作越來越頻繁, 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病久後肌力逐漸減弱, 到晚期可發展到半側面癱而告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