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叉神經痛的歷史

 三叉神經痛是三叉神經分佈區短暫的反復發作性劇痛。 長期以來三叉神經痛已為醫學界認識。

 據記載, 16世紀威樂爾斯大教堂的石雕就描述了三叉神經痛。 1672年, Jonannes Bausch第一次記載三叉神經痛。

 1756年, Andre第一次運用術語tic douloureux形容三叉神經痛。

 1773年, Fothergill對這種疼痛綜合征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在早期, 對三叉神經痛應用藥物治療沒有產生作用。

 可能是1920年三氯乙烯的吸入使三叉神經痛第一次得到有效治療。

 儘管很早就記載Mareschal(法國人, 路易十四的外科醫生)曾通過切斷三叉神經的外周分支的方法來治療疼痛, 但有效破壞三叉神經的外科方法是在18世紀發展起來的。

 直至19世紀早期, Bell和Magendie經過研究才瞭解到三叉神經和面神經的不同功能。

 1884年, Mears討論了外科切除半月節, 幾個外科醫生進行了該手術。

 1891年Victor Horsley第一次行顳下半月神經節後根切除術, 使三叉神經痛的治療向前邁進了一步。 Hartley和Krause改良了Victor Horsley的手術方法, 而1900年Harrey Cushing又描述了一種更加簡化的方法。

 1901年Fraser提出枕骨下半月節後根切除術。 Sjoqvist在1937年描述了三叉神經脊束核切斷術。 1962年卡馬西平開始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 現已被公認為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首選藥物。

 近年來, 又開展了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及γ-刀和X-刀治療經典型三叉神經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