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氏太極拳視頻 楊氏太極拳的前弓後蹬步

楊氏太極拳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生活中我們時常看到中老年人練習楊氏太極拳, 掌握楊氏太極拳的要領, 不僅能起到養生的目的, 還有不錯的強身健體的作用。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楊氏太極拳視頻來看看吧!

楊氏太極拳前弓後蹬步的練習要領

一、站位

楊氏太極拳中弓蹬步的定勢, 要做到前腳掌朝正前方, 後腳掌外斜45°至60°, 並且兩個腳掌之間的橫向距離與肩膀同寬。

即前腳的外側沿同後腳的腳心與兩肩峰的下垂點落在兩條平行的直線上, 習慣上把這個距離稱之為“自然襠”。 兩腳的前後距離由練習者的出步能力所決定。

前腿弓滿, 後腿蹬展, 左右兩胯橫平。

軀幹直豎, 兩肩與兩胯上下相合, 脊柱不扭不擰。 身體的重力垂線, 即百會與會陰垂直到地面上的落點, 在兩腳間的前2/5處。 也就是前腳的湧泉至後腳跟(兩勁點)連線的後4/5處。

二、勁力的走行

要練好“其跟在腳, 發於腿, 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 由腳而腿而腰, 總須完整一氣”的走勁要領。

兩張“腿弓”要張好

前腿“弓滿”是指前弓腿的腳前掌至命門處這一張弓的弓背上張力要均勻一致, 要達此要求, 膝蓋的位置就成了關鍵。

若膝蓋越過足背就會形成一張“斷弓”, 整個弓背會折成“三節棍”, 腰力不能下達湧泉, 根力也不能上達命門。

上下之力只會滯留在膝間這個三角區內,

形成對膝關節的強大壓力和衝擊力, 這樣不但破壞了弓蹬步周身之力的完整和通達, 而且必然出現散架, 練出體病, 造成對膝、踝關節的損傷。

楊氏太極拳的正確要點

l、頭要虛虛領起

頭容正直, 神貫於頂, 《十三勢行功歌》中有“尾閭中正神貫頂, 滿身輕利頂頭懸”之說。

練拳時頭部不可偏側與俯仰, 意念頭頂好似有物, 含有虛虛上頂之意, 這樣才有精神, 才能達到滿身輕利。

2、守住中心

前人太極拳理論中有以“中土為框機之軸”“以腰為軸”, 就是強調以身為中心, 所謂“中土”的中字, 不單純指身體在前後左右之中的中字, 還應作中央、中心解。

拳論日“主宰於腰”, 不僅強調腰部運動的機能, 也指出了這裡是中心所在, 也是重心所在。

我們做雲手動作時必須以腰為軸, 帶動四肢、軀幹有規律地運轉。

即“源動腰脊轉股肱”, 軀幹要中正, 不散漫, 不歪斜, 才能立身中正, 守住中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