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別吃燒煮過度的肉
無論吃什麼肉, 人們都感到燉煮得越爛越好。 於是, 高壓鍋便應運而生, 用它來燉排骨等, 十幾分鐘的時間, 連骨頭都變得軟綿綿的。 但是, 在200℃~300℃的溫度下, 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 形成芳族胺基, 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 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 當代生活中, 工業污染對人體致癌影響占50%,而飲食的影響占35%.以前我們低估了食物中的有毒化學物致癌這一因素。 在芳族胺基化合物問題沒有完全搞清之前, 不要吃過度燒煮的肉。
2、不宜用熱水浸洗豬肉
有些人常把買回來的新鮮豬肉放在熱水中浸洗, 這樣做, 會使豬肉失去很多營養成分。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內, 含有大量的蛋白質, 可分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 肌溶蛋白的凝固點是15℃~16℃, 極易溶于水。 當豬肉置於熱水中浸泡的時候, 大量的肌溶蛋白就會丟失。 同時, 在肌溶蛋白裡含有機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鈉鹽等成分, 丟失它們會影響豬肉的味道。 因此, 豬肉不要用熱水浸泡, 而應用涼水快速沖洗乾淨。
3、忌吃病死的豬肉
豬的胃腸中存在著數量眾多的細菌, 有沙門氏菌、鏈球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
如果人吃了受沙門氏菌感染而病死的豬肉, 就可能也受沙門氏菌感染而發生急性胃腸炎, 出現嘔吐、腹瀉、腹痛、高燒及其他併發症, 不及時治療, 則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 切不可食用病死豬肉。
4、吃瘦肉也應適量
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胖, 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 就大吃瘦肉。 事實上, 多吃瘦肉未必就好。 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 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
5、不要吃豆豬肉
豆豬肉也不能吃。 豆豬肉是豬囊蟲寄生在豬體內引起的病致死的豬肉, 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豆豬肉, 囊蟲會在人的小腸中發育為鉤絛蟲。 蟲卵在豬腸內孵化成細蟲, 再通過腸壁進入血流, 到達全身各部, 會在肌肉或腦中發育成囊蟲, 所以切忌食用豆豬肉。
6、忌食用高溫油炸的鹹肉
鹹肉含硝, 油炸油煎後, 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砒咯烷。 因此食用鹹魚、鹹肉、香腸、火腿等食品時, 忌煎炸。 正確的食用方法是:把鹹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
誰應該閱讀《吃豬肉時要需注意的6個要點》?答案是:幾乎所有人都應該閱讀。 《吃豬肉時要需注意的6個要點》是當代的熱點話題, 提供了許多實用的養生指南, 通過閱讀《吃豬肉時要需注意的6個要點》不僅能夠瞭解健康的秘密, 進而掌握自己的命運, 擁有健康美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