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著作十卷。 明·盧之頤撰。
作者在其父盧複《本草綱目博議》書的基礎上, 增補撰成《本草乘雅》。
後書稿散佚, 經追憶重寫, 僅得其半, 故取名“半偈”。
本書取《神農本草經》中的藥物222, 後世收載的藥物143種, 共365種。
每藥在引錄古說之後, 均注以核、參及先人雲等專案, 廣泛討論了藥物的性味、功效、主治、臨床應用及炮製等藥學理論, 頗有創見。 現存清初刻本及抄本。
藥學著作十卷。 明·盧之頤撰。
作者在其父盧複《本草綱目博議》書的基礎上, 增補撰成《本草乘雅》。
後書稿散佚, 經追憶重寫, 僅得其半, 故取名“半偈”。
本書取《神農本草經》中的藥物222, 後世收載的藥物143種, 共365種。
每藥在引錄古說之後, 均注以核、參及先人雲等專案, 廣泛討論了藥物的性味、功效、主治、臨床應用及炮製等藥學理論, 頗有創見。 現存清初刻本及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