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血管性癡呆的疾病查詢

病因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腦缺血缺氧等原因均可導致腦血管性癡呆。 而高齡、吸煙、癡呆家族史、復發性卒中史和低血壓者等易患血管性癡呆

臨床表現

根據病因、累及的血管、病變腦組織的部位、神經影像學和病理學特徵可將VD分為多種類型, 以下根據起病的形式簡述幾種主要的類型:

1.急性血管性癡呆

(1)多梗死性癡呆(MID)

由多發性腦梗死累及大腦皮層或皮層下區域所引起的癡呆綜合征, 是VD的最常見類型。 表現為反復多次突然發病的腦卒中, 階梯式加重、波動病程的認知功能障礙, 以及病變血管累及皮層和皮層下區域的相應症狀體征。

(2)關鍵部位梗死性癡呆(SID)

由單個腦梗死灶累及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的皮層、皮層下功能部位所導致的癡呆綜合征。 大腦後動脈梗死累及顳葉的下內側、枕葉、丘腦, 表現為遺忘、視覺障礙, 左側病變有經皮質感覺性失語, 右側病變空間失定向;大腦前動脈影響了額葉內側部, 表現為淡漠和執行功能障礙;大腦前、中、後動脈深穿支病變可累及丘腦和基底節而出現癡呆。 表現為注意力、始動性、執行功能和記憶受損, 垂直凝視麻痹、內直肌麻痹, 會聚不能, 構音障礙和輕偏癱。 內囊膝部受累, 表現為認知功能突然改變, 注意力波動, 精神錯亂、意志力喪失、執行功能障礙等。

(3)分水嶺梗死性癡呆

屬於低灌注性血管性癡呆。 影像學檢查在本病的診斷中有重要作用, 表現為經皮質性失語、記憶減退、失用症和視空間功能障礙等。

(4)出血性癡呆

腦實質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後引起的癡呆。 丘腦出血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常見。 硬膜下血腫也可以導致癡呆, 常見於老年人, 部分患者認知障礙可以緩慢出現。

2.亞急性或慢性血管性癡呆

(1)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

呈進行性、隱匿性病程, 常有明顯的假性球麻痹、步態不穩、尿失禁和錐體束受損體征等。 部分患者可無明確的卒中病史。

(2)伴有皮質下梗死和白質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病

是一種遺傳性血管病, 晚期發展為血管性癡呆。

檢查

1.神經心理檢查

常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長穀川癡呆量表、blessed癡呆量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臨床癡呆評定量表等確立癡呆及其程度;Hachinski缺血量表≥7分支持VD診斷。

2.神經影像學檢查

腦CT顯示腦皮質和腦白質內多發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梗死灶, 可見皮質下白質或側腦室旁白質的廣泛低密度區。 腦MRI可見雙側基底節、腦皮質及白質內多發性長T1、長T2病灶, 病灶周圍可見腦萎縮。

診斷

1.神經心理學檢查證實的認知功能明顯減退, 並有顯著的社會功能下降。

2.通過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各項輔助檢查, 證實有與癡呆發病有關的腦血管病依據。

3.癡呆發生在腦血管病後3~6個月以內, 癡呆症狀可突然發生或緩慢進展, 病程呈波動性或階梯樣加重。

4.除外其他癡呆的病因。

血管性癡呆患者的注意事項

1、注意給予低糖飲食

因為過多的食糖, 特別是精製糖攝入過多, 易使腦功能出現神經過敏或神經衰弱等障礙, 因此, 以低糖飲食為宜, 能有效預防血管性癡呆。

2、補充微量元素

鈣可以調節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維持心功能的正常活動, 改善老年人的認知能力。 鎂是各種酶反應的輔助因數, 與鉀、鈣等元素協同維護心肌功能和防治動脈硬化, 從而增強腦的血流量, 有利於防治血管性癡呆的發生。 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血清硫胺素、尼克酸、抗壞血酸、核黃素、葉酸、維生素A和維生素B12等維生 素可能降低。 在日常飲食中多注意補充些粗糧和各種動、植物性食物, 可以滿足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

3、膳食中應注意補充維生素

如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豐富的食品, 如橄欖油、麥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 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作用, 能夠延緩衰老。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血管性癡呆的相關知識有了全新的認識了呢, 引起血管性癡呆的病因有很多, 我們要對症下藥, 對於血管性癡呆患者我們平時要注意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 能很好的預防此類疾病的惡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