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感冒, 大人們常常將此歸結為抵抗力低。 父母們是否考慮過, 也許是自己的護理出了問題, 正是某些“愛護”給寶寶製造了感冒的條件, 比如冷熱不均。
鏡頭一:季節交替時
媽媽穿著連衣裙, 爸爸穿著短袖衫, 孩子呢, 長褲加毛線衣。
不會走的嬰兒在懷裡抱著, 接受媽媽的體溫;“自由”行動的幼兒一刻不停蹦蹦跳跳, 活動量更大。 可他卻比爸爸媽媽穿得都多。
病因分析:
嬰幼兒自身產熱能力差, 適當給孩子多穿一層單衣或者薄背心是可以的。 但沒有理由讓孩子穿得和父母差一個季節。
由炎熱的夏季到秋季, 氣溫不恒定, 忽冷忽熱, 特別是一天之中溫差較大, 往往是早晚涼爽, 中午悶熱, 太陽灼人。 如果不及時給孩子增減衣物, 就會造成涼熱不均, 易患感冒。
醫生建議:
在季節交替時節, 隨天氣變化給孩子增減衣服, 孩子患感冒的幾率就會大大減少。
·天氣由暖變冷, 不要急於給孩子添加衣服。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加上後就不好減掉了, 只能是越加越多。 最好的辦法是:您與孩子穿一樣厚薄的衣服, 您靜坐時不感到冷,孩子就不會冷。 要知道, 孩子雖沒有大人耐寒, 但他始終是在運動狀態。 即使是睡著了, 也不要蓋得太多。
·天氣由冷變暖, 也不能急於給孩子減衣服, 可根據您自己的感受, 比自己稍晚幾天減衣服,
·掌握“春捂秋凍”原則, 再根據當天的天氣預報、氣溫變化、您自己的感覺, 有計劃地給孩子增減衣服。 不要隨心所欲, 想給孩子穿什麼就穿什麼, 更不能聽孩子的。 挑選衣服時如果只是圖漂亮, 並不實用, 就要毫不猶豫地放棄。
·耐寒鍛煉。 有些父母, 惟恐孩子凍著, 天氣一涼, 就不讓出屋。 孩子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 得不到耐寒鍛煉, 等到春暖花開時節, 或接觸了感冒病人後, 因對病原菌抵抗力差, 很容易患病。
鏡頭二:進入不同室溫環境時
在門診常見的情景:冬天, 媽媽把孩子抱進診室時, 孩子還穿著或包著的棉衣,
病因分析:
在寒冷季節, 當孩子被捂出汗, 衣服潮濕後, 再遇到冷空氣刺激時極容易感冒。 如果父母總是多給孩子穿衣服, 不考慮孩子進入了有暖氣的環境, 室內和室外發生了巨大的溫度變化, 就會使孩子處於冷熱不均之中。
在高溫季節, 孩子的衣著單薄, 汗腺敞開。 如果突然進入有空調的室內或車內, 會使皮膚血管收縮, 汗腺孔閉合, 交感神經興奮, 內臟血管收縮, 胃腸運動減弱, 從而導致腹痛腹瀉、鼻塞、咽喉痛等症狀。 另外, 空調環境往往是門窗緊閉, 室內空氣不新鮮, 氧氣稀薄, 特別是空間比較狹小的地方, 人們更易得"空調病"。
醫生建議:
·冬季取暖期間, 醫院環境溫度比較高, 一進醫院門診大廳, 就應該把外衣脫掉, 把身上的包打開。 不要讓孩子出很多的汗, 到了診室, 醫生要給孩子檢查, 肯定要解開衣服打開包被。 如果孩子出很多的汗, 很容易著涼。
·冬天由室外進入幼稚園、小學、商場、空調車(暖氣開放)、餐廳、室內遊樂場等地方, 也是同樣道理。 進入後, 最好脫掉棉衣、大衣、帽子、手套、圍巾等;出來前, 在門口全部穿戴好。 不僅寶寶如此, 大人也一樣。
·夏天, 如果長時間呆在有冷氣設施的地方, 一定要給孩子穿上薄長袖衣褲, 到了室外再脫掉。 夏季, 外面烈日炎炎, 如果帶孩子到超市等空調開放的地方, 滿身的汗水很快就沒有了。 這時, 再給孩子吃冷飲, 那真是透心涼,
·科學使用空調、暖氣、電風扇。 不要把室內溫度調得太低, 一般情況下, 室內與室外溫度之差不超過7℃。
鏡頭三:睡覺時
寶寶穿著內衣內褲, 蓋著棉被, 腿腳壓了小毛毯, 冬天還會放一個暖水袋。 看著孩子終於睡著了, 媽媽放心地到客廳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