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個季節, 長夏位於夏末秋初, 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 氣候特徵是濕熱蒸騰。 而濕為陰邪, 易傷陽氣, 且濕性重濁, 易引起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 人體內濕氣聚集得越多, 人就越容易覺得困倦。 而天氣炎熱, 容易出汗, 氣隨津出, 出汗過多, 人體的(陽氣)正氣就會耗傷, 正氣不足, 人就容易感到疲憊。 這正是長夏當令, 人們經常會覺得疲憊、精神不振、頭暈的原因。 此外, 濕邪易困脾胃, 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者抵抗力差, 最容易發生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道疾病和感冒、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
長夏氣候炎熱, 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 每日三餐應保證營養均衡, 保持進食時間及進食量的規律性, 勿過飽過饑, 吃到八分飽即可。 多進食粗糧, 爭取每餐食用新鮮蔬菜、水果, 如西瓜、冬瓜、絲瓜、黃瓜, 還有薏米、荷葉等。
此時最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發熱、腹痛腹瀉等), 多由貪涼或進食生冷食品導致。 則飲食應以健脾、清熱、利濕為基本原則。 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 不可過食熱性食物, 以免助熱;冰凍瓜果應當適可而止, 不能過量, 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 以免化熱生風, 引發皮膚的疔瘡癰瘍;不要貪喝冰凍的水、飲料, 最好喝常溫的飲品;不要喝太多涼茶,
Tips
長夏祛濕藥膳
排骨冬瓜薏米湯
原料:排骨適量, 鮮冬瓜500克, 薏米50克, 油、鹽適量。
做法:排骨洗淨切好;冬瓜連皮, 切塊, 薏米洗淨。 一起放煲內, 加清水適量煲湯, 湯成加油鹽調味。 喝湯, 食肉、冬瓜、薏米。
砂仁煲豬肚
原料:豬肚250克, 砂仁10克。
做法:豬肚洗淨、切塊, 與砂仁共入鍋, 加清水適量, 共煲至豬肚熟爛, 加鹽調味。 飲湯, 食肉。 每週2-3次。
白茯苓粥
原料:白茯苓粉15克, 粳米100克, 胡椒粉、鹽、少許。
做法:粳米淘淨。 粳米茯苓粉放入鍋, 加水適量, 用武火燒沸, 轉用文火燉至糜爛, 再加鹽、胡椒粉, 攪勻即成。 每日2次, 早晚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