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
名醫扁鵲在渤海一帶行醫,
一日,
他正從藥罐中取出炮製好的青礞石,
準備研末為一位名叫陽文的鄰居治療中風偏癱。
這時,
門外傳來一陣喧鬧聲,
扁鵲問其究競,
原來是陽文家中養的一頭十幾年的黃牛。
不知何故,
近來日見消瘦。
以致不能耕作,
故陽文的兒子陽寶請人把牛宰殺了。
誰知。
陽寶發現牛膽裡有塊石頭,
扁鵲對此頗感興趣,
囑陽寶把石頭留下,
以便進一步研究。
陽寶笑了:“先生莫非想用它做藥?黃牛之病源於結石,
這結石乃病根也,
哪能治病。
”扁鵲一時也答不出來,
隨手把結石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
正在這時,
陽文的病又發作起來,
扁鵲趕到,
只見陽文雙眼上翻,
喉中碌碌痰鳴,
肢冷氣急,
十分危急。
他一邊扎針一邊叮囑陽寶:“快!去我家桌上把礞石拿來。
“陽寶氣喘吁吁地拿來藥、扁鵲也未細察,
很快研為細末甲取用5分給陽文灌下,
不一會兒,
病人停止了抽搐,
氣息平穩,
神志消楚。
扁鵲回到自己的屋裡,
發現礞石還在桌上,
而牛結石不見了,
忙問家人:“何人動了牛結石?”回答是:“剛才陽寶過來取藥,
說是您吩咐的呀。
”這個偶然的差錯卻給扁鴿帶來了深思:“難道牛的結石也有豁痰定驚的作用?”於是第二天他有意識地將陽文中藥裡的青礞石改換為牛結石使用。
三天后,
陽文病勢奇跡般地好轉,
不但止住了抽搐,
而且偏癱的肌體也能動彈幾下,
喜得陽文連聲稱謝。
扁鵲說:“不用謝我,
還是謝謝你的公子吧。
”於是將陽寶錯拿牛結石代礞石的經過講了一遍,
並說:“此石浸於膽汁中,
苦涼入心肝,
有清心開竅,
鎮肝熄風之效。
”陽文問道;“這藥叫什麼名字呢?”扁鵲思索片刻;“此結石生子牛身上,
凝于肝膽而成黃,
可稱它為‘
牛黃’。
”然後又進一步說:“牛黃有此神效,
堪稱一寶,
牛屬醜,
再給它取個別名,
叫‘醜寶’吧。
牛黃,
又名西黃、犀黃、醜寶,
為牛科動物牛的膽襄結石(少數為膽管中的結石),
稱天然牛黃。
由牛膽汁或豬膽汁提取加工而成者稱為人工牛黃。
牛黃入藥治療疾病,
已有2000多年歷史,
早在《本經》中已被列為“上品”藥材,
認為:牛黃為百草之精華,
為世神物,
諸藥莫及。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了諸多中醫先賢對牛黃的論述,
認為:藥中至貴,
莫複過此。
因而牛黃有“百草之精”之稱。
中醫認為,
牛黃性味苦、甘、寒,
入心、肝經,
有清熱解毒,
熄風止痙,
化痰開竅之功。
本品苦寒入心,
能瀉心火,
去實熱,
解瘡毒;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之功,
凡熱毒之症皆可選用,
牛黃解毒丸、犀黃丸為其代表方。
本品氣寒味甘,
能入肝經而消熱緩急,
有良好的涼肝清熱,
熄風止痙之功,
熱灼肝經,
動風抽搐者應用較為適宜,
牛黃散、牛黃丸為其代表方。
本品性寒氣香,
能清心火,
祿痰熱,
辟穢濁而開心竅,
化痰開竅,
醒神回蘇要藥,
適用於痰熱閉竅所致的神志昏迷等,
安宮牛黃丸、萬氏牛黃清心丸為其代表方。
故《本草從新》言其:“清心解熱,
利痰涼驚,
通竅辟邪,
治中風入髒,
驚癇口噤,
小兒胎誕痰熱諸症。
”
牛黃是一種成分複雜的複方中藥材,
藥理研究表明,
牛黃含膽酸、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膽紅素、膽甾醇、麥角甾醉,
脂肪酸、卵磷脂、維生素D、胡蘿蔔素、強心苷、牛磺酸及鈣物質鈣、磷、鐵、鈉、鎂、銅、鋅等,
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18種必需氨基酸和40多種主要有效成分。
臨床實踐表明,
牛黃具有鎮靜、、抗驚、消熱、解毒、強心、通腦、解痙、消炎、利膽、息風、豁痰、清心、開竅、涼肝等特別功效,
可降低血脂、膽固醇;降低血壓;鬆弛膽管括約肌,
促進膽汁分泌、代謝;促進紅細胞新生,
增進造血功能,
增加血色素;能促進腦細胞新生,
促進大腦發育,
提高記憶力,
鎮靜中樞神經;祛斑、養顏;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促進傷口癒合;調整微循環,
增強免疫力等。